家居行業近期披露的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行業整體正經歷深刻調整,營收普遍下滑與分化加劇成為顯著特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家具制造業營業收入達4562.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7%;利潤總額196.8億元,同比減少19.1%。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格局在細分領域表現尤為突出,頭部企業與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形成鮮明對比。
定制家居領域成為重災區,三大龍頭企業集體承壓。歐派家居三季度營業收入132.14億元,同比下降4.79%;索菲亞營收70.08億元,下滑8.46%;志邦家居營收30.74億元,降幅達16.36%。地板行業同樣不容樂觀,兔寶寶、大亞圣象、德爾未來營收分別下降2.25%、9.77%、26.35%。木窗幕墻領域表現分化,海螺新材營收下降10.57%,江山歐派更是暴跌43.11%,僅有夢天家居維持2.93%的微弱降幅。
建材企業的困境更為突出,東方雨虹與北新建材兩大巨頭營收分別下滑5.06%和2.25%。東方雨虹在財報中坦言,市場需求不及預期導致收入下降,疊加綜合毛利率走低,雙重壓力下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這種"增收難增利"甚至"營收利潤雙降"的困境,已成為行業普遍現象,折射出傳統發展模式遭遇瓶頸的現實。
消費市場變革正在重塑行業格局。當代消費者對家居產品的需求已從基礎功能轉向"質價比"、個性化設計與整體解決方案。頭部企業通過"一站式配齊"模式與AI設計工具,提供前置性全屋規劃方案,有效提升客單價與成交率。顧家家居建立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研發機制,結合國際設計師合作模式,使其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0.02%,凈利潤增長13.89%。夢百合則憑借記憶棉核心技術,開發出適配不同人群的健康睡眠產品,實現凈利潤暴增205.18%。
渠道結構調整成為企業分化的關鍵變量。線上渠道已從銷售增量場升級為品牌宣傳與精準營銷核心陣地。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家居賣場門店普遍開展直播業務,通過內容種草與線下體驗形成銷售閉環。這種"線上引流+線下服務"的模式,正在重構行業競爭規則,反應遲緩的企業面臨市場份額流失風險。
海外市場成為破局新方向,企業布局呈現從輕資產嘗試到重資產投入的轉變。金牌家居在美國、加拿大等五國設立全資子公司;志邦家居業務覆蓋41個國家,擁有36家經銷門店;歐派家居銷售網絡遍及146個國家和地區。生產基地全球化趨勢明顯,顧家家居投資11.24億元在印尼建廠,實現原材料本地化采購與生產。索菲亞通過26家海外經銷商,為31個國家的219個工程項目提供定制解決方案。
行業專家指出,當前分化本質是行業從"地產依附"向"多元驅動"轉型的必然結果。能夠拓展海外市場、挖掘存量需求、推動產品創新的企業,正在構建新的競爭優勢。數字商業創新顧問唐興通認為,國內家居市場已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出海不僅是尋找新市場,更是構建新敘事體系的關鍵舉措。新設薈學谷聯合創始人王建國建議,頭部企業應主動調整戰略布局,在海外市場開發中實施更精準、更專業的市場細分策略。這種轉型陣痛期,正在催生行業新生態的加速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