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二學生馮振舟,近日以卓越的綜合表現獲評2025年江蘇“新時代好少年”。這位被同學稱為“全能榜樣”的少年,不僅以優異成績穩居年級前列,更在科技創新、文化傳承、集體服務和公益實踐中展現出新時代青少年的擔當與風采。
馮振舟的科創之路始于小學二年級。當時加入學校機器人社團的他,曾許下“發明能陪孩子玩、會做家務的機器人”的愿望。從借社團設備回家研究,到九歲擁有“百變實驗箱”后自學滑輪組、顯微鏡,他對科技的熱愛逐漸生根發芽。五年級時,他以江蘇省金鑰匙科技競賽團體決賽二等獎第一名的成績,為這段探索之旅寫下第一個注腳。進入初中后,他主動學習無人機操控、虛擬機器人編程和Python語言,專業能力持續提升。2023年,作為金鑰匙科技競賽南京市代表隊成員,他牽頭組建備賽QQ群,與隊友共享資料、制定策略,利用課余時間反復實驗,最終斬獲第34屆江蘇省中小學生金鑰匙科技競賽個人一等獎、團體二等獎,以及第29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賽南京賽區一等獎。高中階段,他的目標愈發清晰:高一寒假在中國科學院研學期間,科技工作者“胸懷祖國、勇攀高峰”的精神深深觸動了他,從此立志成為機器人工程師。2024年,他在第31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賽中再獲團體二等獎與個人優秀獎,用行動踐行著科技報國的理想。
在科技創新的同時,馮振舟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六歲熟背《三字經》,八歲通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如今已閱讀近千冊書籍、背誦800余首古詩的他,不僅是江蘇城市頻道“我愛古詩詞”節目的常客,更以多樣化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2021年,他的朗誦作品入選“漢韻薪傳”公益朗讀大會全國總展示;假期里,他赴景區拍攝《田忌賽馬》《七律長征》等誦讀微視頻,其中《七律長征》登上南京市中華經典誦讀親子活動平臺。2022年,他自編自導校本劇《我們的1919》,親自扮演鄧中夏,在校園中宣講五四精神,號召同學們以史為鑒、奮發圖強。
作為南京師大附中國科大班的學生,馮振舟對“有效學習”有著獨特的理解。課堂上,他專注把握每一分鐘;課后,通過精準練習和常態化復習鞏固知識,同時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習邊界。高一上學期,他便獲評“三好學生”并拿下“學業優異獎”。在平衡課內學習的同時,他每周投入12小時選修化學競賽課程,其作文《我愿意成為這樣的人》還獲第十八屆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江蘇征稿活動一等獎。在剛剛結束的2025年第3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中,他以二等獎的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一個人優秀不算真優秀,集體進步才是真收獲。”作為班級團干部,馮振舟始終將集體發展放在首位。他主動策劃團課課件,帶領同學們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解讀時事熱點;自制近200分鐘的學習講解微視頻,利用課間為同學答疑;通過國旗下講話、班會、校刊等分享學習經驗。2024年12月,他作為優秀學生代表,為來校研學的初一學弟學妹提供指導。在公益領域,他同樣積極:校內參與“冬日暖陽”校園DIY、傳染病防控等志愿服務,累計時長超42小時,還設計班徽班旗、學生成長激勵卡,助力班級建設;校外組織同學走訪勞模、踐行勞模精神,假期赴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義務講解,走進社區宣傳文明城市創建知識。
在2025年江蘇“新時代好少年”事跡發布儀式上,馮振舟用“熱愛”和“有魅力”形容自己對科技探索和化學學習的感受。他坦言,對認知世界、探索物質構成的學科充滿興趣。父親鄭先生透露,暑假期間,馮振舟始終踐行著“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的人生格言,穩扎穩打地追求著自己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