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迭代加速、汽車智能化浪潮涌動以及新興應用場景的崛起,正推動CMOS圖像傳感器(CIS)行業進入結構性變革期。從頭部企業的戰略布局與市場表現來看,行業已突破對消費電子的單一依賴,形成技術突破、市場擴容與競爭格局優化的協同發展態勢,未來將邁向高質量增長階段。本文將從技術革新、市場需求演變、競爭格局調整三大維度,解析CIS行業的成長邏輯與發展方向。
技術革新方面,高像素升級與場景化適配成為核心驅動力,AI融合則開辟了“感知+計算”的新賽道。國內廠商在高像素領域持續突破:豪威推出的5000萬像素一英寸傳感器OV50X支持電影級視頻拍攝,2億像素產品已通過客戶驗證;格科微依托GalaxyCell?2.0工藝實現0.61μm-1.0μm全像素覆蓋,其5000萬像素單芯片方案因成本優勢被主流品牌采用;思特威開發的5000萬像素1/1.28英寸傳感器SC595XS動態范圍達110dB,滿足高端影像需求。國際巨頭索尼通過優化移動與數碼相機傳感器結構實現收入增長,高像素技術正從旗艦機型向中高端市場滲透,預計2027年全球2億像素產品需求將突破1億顆。
場景化技術成為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在汽車領域,豪威的TheiaCel?技術解決了LED閃爍抑制問題,思特威的CarSens?-XRGen2工藝適配ADAS多視角成像,格科微車載CIS集成ISP模塊后動態范圍提升至120dB,滿足環視、前視等需求;安防與醫療場景中,豪威的Nyxel?近紅外技術與思特威超星光級產品在弱光環境下實現高感光與低功耗平衡,其端對端醫療成像子系統與超小尺寸傳感器正替代傳統CCD方案;新興領域里,豪威在智能眼鏡中集成NPU實現感知與計算融合,思特威1200萬像素低功耗傳感器適配AI眼鏡,格科微為AIPC設計的500萬像素傳感器支持低功耗人員在位感知。AI與CIS的深度融合推動產品從“被動成像”向“主動決策”轉型,為企業開辟了新增長空間。
市場需求呈現“汽車電子與新興場景雙輪驅動,消費電子結構升級”的特征。汽車電子是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智能化趨勢推動車載CIS“量價齊升”。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5%,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增長12.5%和11.4%。智能駕駛滲透率提升使單車CIS搭載量從2-3顆增至8-12顆,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汽車領域CIS市場規模占比將從2024年的12.8%提升至2029年的23.8%。企業業績印證這一趨勢:豪威車載CIS收入達37.89億元,同比增長30.04%;思特威汽車電子業務收入4.82億元,同比增幅107.97%;格科微首顆車載CIS進入客戶端調試,300萬像素產品推進車規認證。技術趨勢上,車載CIS正向高清化(800萬像素以上)、功能安全(ASIL-B/D)、多光譜融合(可見光+紅外)升級。
XR、機器視覺、AIPC等新興場景為CIS打開增量空間。智能眼鏡領域,豪威LCOS顯示方案與集成NPU的CIS、思特威1200萬像素低功耗傳感器滿足輕量化與高畫質需求;機器視覺方面,思特威以46.2%的市占率蟬聯無人機CIS全球第一,豪威、格科微成立專項部門拓展工業檢測、智能交通等場景;AIPC與全景/運動相機市場潛力巨大,格科微低功耗傳感器、豪威高動態范圍產品受益于全球運動相機10.3%的復合增長率。新興市場已成為企業營收增長的新支柱:豪威新興領域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激增249.42%,思特威、格科微收入結構多元化,降低了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消費電子作為傳統主力市場,雖整體增速放緩,但結構分化明顯,高像素產品成為突圍關鍵。智能手機市場中低像素產品需求收縮,行業呈現“中低像素存量競爭、高像素增量突圍”格局。格科微1300萬及以上高像素產品收入占比達46%,思特威5000萬像素產品帶動手機業務增長40.49%。當前,5000萬像素已成為主流規格,2億像素產品加速導入,RGB-IR、紅外全局快門等技術應用于生物識別、AR拍攝,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競爭格局方面,國產替代深化與國際分工優化同步推進,供應鏈能力成為決勝關鍵。全球CIS市場規模預計從2024年的232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301億美元,區域格局呈現“亞太追趕、歐美退守高端”特征。國產廠商從“中低端替代”向“高端突破”邁進,形成“國產搶占中高端、國際守高端”的分工格局。智能手機領域,思特威全球市場份額預計從2024年的10.5%提升至2025年的12.3%,豪威、格科微高像素產品進入主流品牌供應鏈;汽車電子領域,豪威、思特威打破索尼、安森美壟斷,獲得比亞迪、吉利等車企訂單;安防與工業場景,思特威市占率領先,豪威、格科微在新興領域快速滲透。技術積累是突破的核心支撐:截至2025年6月,豪威累計授權專利4761項(發明專利4552項),思特威專利達528項。
國際巨頭通過戰略調整聚焦高端市場。索尼憑借高端影像技術壁壘,主導高端手機與專業相機CIS市場,其影像及傳感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安森美退出低毛利率業務,聚焦機器視覺等差異化領域;意法半導體調整功率器件產能,強化嵌入式處理與工業傳感器優勢。國際巨頭的戰略聚焦鞏固了高端市場地位,也為國產廠商創造了發展空間。
供應鏈協同與產能布局能力成為競爭關鍵。國內廠商普遍采用“Fabless+本土供應鏈”模式:豪威、思特威與臺積電、合肥晶合等晶圓廠合作,保障先進工藝產能;格科微通過自有Fab打通設計、制造、銷售全環節,控制成本并提升交付速度。國際廠商依托全球化供應鏈優化庫存周轉。產能緊張周期下,供應鏈整合能力直接影響市場份額:本土晶圓廠合作與自有產線建設提升了國產廠商的產能穩定性,降低了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為其在全球競爭中贏得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