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近日通過社交平臺X發布了一段引人注目的視頻,展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與人類工作人員進行互動練習的場景。視頻中,Optimus僅通過背部一根牽引繩固定,其余部位完全自由活動,能夠精準模仿并回應工作人員的動作指令。這一畫面引發外界對機器人控制方式的關注,馬斯克在評論區明確澄清:"所有動作均由AI驅動,不存在遠程遙控操作。"
就在視頻發布前一周,TeslaAI官方微博披露了人形機器人項目的最新規劃:第三代Optimus將于2025年底面世,2026年正式啟動量產。馬斯克進一步透露,到2030年特斯拉計劃實現年產量100萬臺的目標。這一時間表與此前馬斯克9月16日發布的聲明形成呼應,當時他表示正全身心投入Optimus的生產研發工作。結合近期動態,業界普遍認為Optimus的商業化進程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從產業投資角度分析,開源證券指出頭部機器人廠商的量產指引顯示,2028至2035年間行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該機構特別強調,機器人市場的擴張具有典型的非線性特征,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在產業初期至放量期的估值消化速度將顯著加快。基于特斯拉設定的100萬臺累計交付目標,分析師測算其機器人業務遠期市值可達5000億美元,若按單臺2.5萬美元售價計算,對應市銷率約為20倍。
技術層面,Optimus展現的實時動作響應能力印證了特斯拉在AI算法領域的突破。視頻中機器人對復雜動作的流暢模仿,特別是空間定位與平衡控制的精準度,顯示出其已具備初級類人運動能力。這種技術突破為后續量產版本的功能擴展奠定了基礎,市場普遍預期第三代產品將在操作精度、環境適應性和任務復雜度方面實現質的飛躍。
當前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仍處于早期階段,但特斯拉的激進時間表正在重塑行業預期。隨著2026年量產節點的臨近,供應鏈企業已開始加速產能布局。分析人士指出,若特斯拉能如期達成百萬臺年產量,不僅將鞏固其在智能硬件領域的領先地位,更可能推動整個機器人產業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