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探索宇宙的征程中,動物航天員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1961年,美國水星-2號飛船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這次飛行中乘坐飛船的并非人類,而是一只經過嚴格訓練的黑猩猩——哈姆。它的任務是為未來人類進入太空提供寶貴的數據和經驗。
20世紀50年代末,太空競賽如火如荼。蘇聯在1957年成功發射首顆人造衛星“衛星一號”,引發了全球對太空探索的關注。由于太空環境復雜,科學家們決定先用動物進行實驗,以確保人類進入太空的安全性。1949年,美國曾將一只名叫艾伯特的獼猴送上太空,但因經驗不足,火箭返回時發生碰撞,艾伯特不幸身亡。蘇聯也在1957年將獵犬萊卡送入軌道,但萊卡因過度驚嚇和器官衰竭在太空中死亡,無法返回地球。
面對蘇聯的進展,美國加快了動物實驗的步伐。1959年,美國霍洛曼空軍基地宇航醫學實驗室從全球挑選了40只身體達標的黑猩猩進行訓練。經過嚴格的篩選和訓練,這些黑猩猩學習了打開電燈、操作收音機等簡單指令,并接受了大腦損傷減壓試驗,以適應太空失重環境。最終,只有六只黑猩猩通過了考驗,其中表現最優異的哈姆被選中執行太空任務。
哈姆的訓練異常艱苦。它每天重復著相同的動作:當藍燈閃爍時,迅速拉動指定杠桿;當紅燈亮起時,操作手柄。這些動作對人類來說簡單,但對哈姆而言卻需要上萬次的練習。每次操作失誤,訓導員會用電擊它的腳底作為懲罰;表現優秀時,則會獎勵香蕉。經過兩年半的訓練,哈姆終于具備了執行任務的能力。
1961年1月31日,水星-2號飛船載著身穿宇航服的哈姆升空。然而,飛行過程中出現了意外:飛船的飛行路線角度遠超計劃,原本應在距離地面185公里飛行的飛船,實際飛到了252公里的高度。這遠超科學家預測的哈姆所能承受的極限。在軌道上,太空艙以每小時8046公里的速度飛行了6分鐘,哈姆的身體承受了巨大壓力。
盡管如此,哈姆仍按計劃完成了簡單操作,雖然反應時間比地球上慢了幾秒,但任務成功完成。16分39秒后,太空艙墜落大西洋,營救人員迅速打撈。令人驚喜的是,哈姆除了鼻子有些淤青外,整體狀況良好。訓導員獎勵它蘋果和橘子,哈姆開心地接受了。
隨后,動物醫生對哈姆進行了全面檢查,發現它并無異常。哈姆成了英雄,被送往華盛頓國家動物園休養。然而,飼養員逐漸發現哈姆的行為變得異常:它不再像以前那樣活潑,對香蕉失去了興趣,飯量下降,臉色憔悴。獸醫檢測發現,哈姆的心臟長期高速跳動,消耗了大量精力,身體多個器官也發生了衰竭。
專家分析,哈姆在太空中的失重狀態對心臟造成了嚴重負擔。盡管剛落地時因興奮未表現出異常,但長期影響逐漸顯現。美國派出了最好的醫生為哈姆治療,飼養員也悉心照料。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哈姆活到了26歲,雖然遠低于黑猩猩的平均壽命,但它的生命已足夠精彩。
1983年,哈姆在北卡羅來納州去世。為了表彰它的貢獻,美國將其葬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的宇航員名人堂,與逝世的美國宇航員們同眠。哈姆的犧牲為人類航天事業鋪平了道路,三個月后,蘇聯航天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一個月后,美國也將艾倫·謝潑德送上了太空。
在美蘇爭霸期間,中國也在艱難條件下成功研制出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隨著雙方將人類送入太空,太空競賽愈發激烈。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實現人類首次登月;蘇聯則開始研究空間站,試圖延長人類在太空的生存時間。雙方競爭激烈,但也造成了資源浪費。
1975年,美蘇決定合作發展,兩國航天器完成在軌對接,航天競賽暫時告一段落。在這一過程中,包括哈姆在內的動物航天員們為人類探索宇宙做出了巨大貢獻。它們的壯舉讓后來者有信心征服星辰大海,它們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航天史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