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近期因宣傳海報中的小字標注問題陷入輿論漩渦。9月24日,小米17 Pro系列手機預熱海報以醒目大字突出“逆光之王”的宣傳語,卻在海報角落以極小字體標注“逆光之王是產品設計目標”。這一設計引發網友熱議,部分消費者認為這種“大字宣傳、小字解釋”的做法屬于“文字游戲”,甚至有網友調侃“讀廣告需要自帶放大鏡”。
事件發酵后,羅永浩在直播中公開表態。他直言,這種通過小字標注規避責任的做法是行業普遍現象,并非小米獨有。他強調:“小字作為‘許愿池’,各家品牌幾乎都干過,而且不止一次。”此番言論被外界解讀為對小米的聲援,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閱讀量突破百萬。
面對輿論質疑,羅永浩通過微博進一步澄清。他明確表示,自己的發言“沒有人情世故,也沒有商業合作”,純粹是出于對行業現象的客觀評價。他透露,自己早年做手機時曾多次批評此類行為,但當時因身處行業內部,常被指責“惡意誹謗友商”;如今以第三方身份發聲,反而更有底氣。他還呼吁全行業消除“猥瑣的、誤導性的、不地道的大小字”,同時承認“沒有誤導性的大小字,有時候還是必要的”。
網友對此反應不一。支持者認為羅永浩“敢說真話”,指出行業普遍存在利用小字模糊宣傳重點的問題;反對者則質疑其“雙標”,認為他此前對友商的批評與如今對小米的表態存在矛盾。更有網友整理出多家品牌的小字標注案例,證明這一現象確實廣泛存在。
星紀魅族集團中國區CMO萬志強也針對此事發表看法。他透露,魅族內部對小字標注有嚴格規范,要求在保留語境語義的前提下,補充限定詞必須足夠明顯,避免消費者產生誤解。這一表態被視為對行業亂象的間接批評,也引發了關于“如何平衡宣傳創意與消費者權益”的討論。
目前,小米尚未就爭議事件作出正式回應。但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消費者維權意識增強,品牌宣傳中的“小字陷阱”正成為監管重點。此前已有多個品牌因類似問題被處罰,未來企業或需在宣傳策略上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