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商業版圖再添新章,其旗下專注企業電商領域的京東工業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意味著這位商業巨擘即將收獲又一個IPO。京東工業作為企業級電商平臺,與面向消費者的京東商城形成互補——普通消費者在京東選購手機、家電等商品,而企業客戶則通過京東工業采購軸承、工業清洗劑、金屬加工件等專業工業用品。
目前劉強東掌控的上市企業已達四家,包括京東集團、京東物流、京東健康以及通過并購納入麾下的德邦股份。此前達達集團雖曾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但已完成私有化退市。京東工業的成長軌跡頗具代表性:2013年以企業采購業務起步,2017年獨立運營并更名為京東工業,次年即晉升為京東核心業務板塊,獲得首頁流量入口支持。
該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重構企業供應鏈體系。通過數字化技術,京東工業將分散的工業品采購流程標準化、集約化,整合超過80個產品類目、8110萬個SKU,服務對象涵蓋1.11萬家重點企業,其中60%為中國500強企業,40%為在華全球500強企業。其獨創的"京東工采"系統可實現線上選品、審批、下單、支付、報銷全流程自動化,針對大型企業提供API接口定制化服務,中小企業則可通過"京東五金城"等渠道便捷采購。
財務數據顯示,京東工業近三年交易規模突破200億元,2024年交易額達288億元,營業收入204億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已達103億元。其商業模式呈現"三足鼎立"特征:自營業務占比最高,2024年貢獻191.7億元收入,占整體營收94%;平臺業務通過收取交易傭金、廣告費等實現盈利;服務業務則憑借定制化系統開發、倉儲管理等技術輸出,保持90%的高毛利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可持續經營利潤在2023年實現轉正,從2022年虧損12.7億元躍升至2024年盈利7.62億元。
資本運作層面,京東工業在獨立運營后迅速展開多輪融資。2020年首輪融資吸引紀源資本、紅杉中國等機構投入2.5億美元;同年末A1輪融資中,嘉實投資領投1億美元;2023年B輪融資成為關鍵轉折點,阿聯酋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投資、阿聯酋國際控股公司各注資1億美元,紅杉中國跟投1億美元,推動估值飆升至67億美元。當前股權結構顯示,劉強東通過京東集團等實體控制82.5%股份,紀源資本以4.7%持股成為最大外部股東,紅杉中國持股1.4%。
這家企業電商平臺的戰略價值遠超商業范疇。京東工業CEO宋春正指出,工業領域數字化進程滯后,核心痛點在于采購鏈條割裂、商品非標化嚴重、價格透明度低。京東工業通過8000余萬SKU的整合能力,配合京東物流的前置倉、區域中心倉網絡,構建起從采購到配送的全鏈條數字化解決方案。這種供應鏈協同效應在京東集團"35711"戰略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該戰略要求培育7家市值超千億的上市公司,目前京東集團(3500億港元)、京東健康(2000億港元)已達標,京東物流市值超800億港元,京東工業的IPO進程無疑將加速這一目標的實現。
從物流網絡建設到金融板塊布局,從健康產業拓展到工業領域深耕,京東的每一次戰略延伸都緊扣供應鏈核心。劉強東曾明確表示:"京東所有業務必須圍繞供應鏈展開,無關領域絕不涉足。"此次京東工業沖擊港股,既是企業服務市場的重大突破,更是京東構建智能供應鏈生態的關鍵落子。隨著5億美元募資計劃的推進,這家工業電商平臺有望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掀起新的變革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