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用五年時間完成蛻變,為創業者樹立了標桿”“昨晚在小米門店,看到不少iPhone用戶駐足體驗新車,這樣的場景五年前難以想象”……雷軍第六次年度演講后,外界對小米的認可聲此起彼伏。這場持續五年的高端化征程,不僅讓用戶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更轉化為市場上的強勁表現。
9月27日,小米17全系列旗艦手機開啟首銷。僅用五分鐘,便刷新了2025年國產手機全價位段新機系列的首銷銷量與銷售額紀錄。全天數據更顯亮眼,小米17 Pro Max單款機型打破年度國產手機全價位段首銷紀錄,在系列中銷量占比超過半數。最貴機型成為銷量主力,印證了消費者對高品質創新的認可,也進一步鞏固了小米在高端市場的地位。
從手機到汽車,從平板到家電,再到芯片、操作系統和AI技術,小米近年來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這種“做一件成一件”的態勢,讓外界看到中國科技企業從跟隨到引領的轉變。然而,這條高端化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只有小米深知其中的艱辛與挑戰。
五年前,小米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國際市場上,蘋果、三星、華為等巨頭占據主導地位;國內市場中,增長勢頭受阻,網絡上質疑聲不斷。在這種背景下,小米開啟了一場涉及認知、方法和意志的全面轉型。從互聯網模式向硬核科技范式轉變,這條路充滿未知與挑戰。
如今,隨著3納米玄戒O1芯片的誕生和SU7 Ultra在紐北賽道的出色表現,小米完成了從模式創新到技術引領的跨越。這場“穿越至暗時刻”的征程,不僅擊碎了外界的質疑,更標志著中國科技從追隨到定義的歷史性轉變。
小米17系列的發布,是五年高端化之路的階段性成果。五年前,小米明確提出“對標蘋果”,這一決策曾被誤解為簡單模仿。實際上,小米以此為標準,在研發、品控、體驗和品牌建設上進行全面自我提升。五年過去,小米的產品力發生質的飛躍,從跟隨到創新,質感顯著提升。
以小米17 Pro系列為例,其搭載的“妙享背屏”功能備受用戶好評。這塊副屏不僅支持個性化時鐘設置,還能實時顯示航班信息、外賣進度等重要動態。用戶可通過主攝實現超高畫質自拍,甚至將手機變身游戲掌機。這一功能并非首次出現,2021年小米11Ultra就曾嘗試背屏設計,經過持續優化,如今的功能更加實用。
在技術創新方面,小米17系列表現突出。“超級像素”技術讓高像素密度OLED屏幕的清晰度媲美傳統2K屏,同時更省電;金沙江電池采用異形疊片技術,含硅量達16%,大幅提升電池容量;澎湃OS 3新增小米超級島功能,優化流暢度和穩定性,生態互聯體驗更佳。這些創新讓小米在芯片、影像、續航等核心領域實現跨代突破。
高端化之路充滿波折。2020年,小米10系列成功開啟高端化進程,但隨后的小米11 Ultra未能獲得用戶認可。高端化受挫、營收下滑、股價承壓,外界質疑聲不斷。面對困境,雷軍帶領團隊深入復盤,提出三個關鍵問題: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什么?重來一遍該如何做?
經過半年討論,小米形成共識:從互聯網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轉型,未來五年投入1000億元用于核心技術研發。隨后,小米啟動芯片研發和造車兩大項目。這兩個決定在當時引發爭議,芯片是技術深水區,造車是資本與時間的無底洞,但小米堅持布局,因為這兩者是高端化的基石。
2022年春節前,小米12表現未達預期,高端化再次受挫,內部出現不同聲音。有人認為高端化太難,建議放棄;有人認為小米品牌形象固化,應另立品牌。面對分歧,雷軍在春節后立即召開戰略研討會,凝聚繼續做高端的共識,堅持使用小米品牌沖擊高端市場。
雷軍的堅持源于對高端化的深刻理解:高端化不是玄學,成敗取決于團隊的能力和方法論。許多企業高端化失敗,是因為缺乏道路自信和科學方法。小米將高端化視為生存命題,通過體系化改造,將意志貫穿至組織末梢。
五年來,小米在手機、汽車、家電等領域持續突破,背后是認知突破、持續創新和科學方法論的踐行。以“妙享背屏”為例,其設計基于用戶對便捷自拍、信息預覽等需求的精準洞察,通過研發投入與影像算法、操作系統深度融合,體現“體驗優先”原則。
這種體系化打法也應用于小米汽車。基于用戶需求和競爭分析,小米在SU7、YU7的產品定義上選擇純電模式、運動兼具空間的差異化方向,避開紅海市場。憑借極致性能和動感設計,小米汽車成為行業現象級產品。
小米五年高端化之路,也是一場管理革命。通過科學方法論,小米將偶然成功轉化為系統勝利,整體氣質煥然一新。手機、汽車、芯片等成果的涌現,徹底回應了“性價比品牌不能做高端”的質疑。
小米的蛻變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功,更是中國科技產業在全球格局中尋求突破的縮影。五年前,面對芯片和造車的千億投入壓力,小米內部曾有猶疑。但如今,手機、汽車、家電三大萬億級賽道的打開,讓外界對小米的期待從“能否成功”轉變為“能走多遠”。
曾經,蘋果和保時捷是小米仰望的對象,但如今小米門店中,增購或換機的蘋果用戶越來越多,SU7、YU7的車主中也有相當比例來自傳統豪華品牌。用戶結構的變化表明,小米完全有能力站穩高端市場。
深耕底層技術,持續創新手機、汽車和科技家電,小米在高端化突圍后,逐漸擺脫價格戰,成為行業“反內卷標桿”。高端化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小米已進入“新五年”階段,目標更加宏大:實現超高端、全品類高端和全球化突破。
在大家電領域,小米目標2030年成為行業頭部品牌,空調業務沖刺中國前二。全球化層面,小米將從“產品出海”向“模式出海”躍遷,智能汽車首站選擇歐洲,體現對產品競爭力的信心。雷軍表示,未來五年研發投入將加碼至2000億元。
當外界習慣性追問“小米接下來要對標誰”時,答案或許已改變。小米在手機、汽車、家電三大賽道同時發力,構建獨特的協同生態:澎湃OS打通“人車家”全場景,自研芯片夯實技術底座,AI大模型賦能各產品線。這種多重敘事的推進,讓小米逐漸“自成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