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攀升,各地正通過創新舉措破解充電難題,為綠色出行提供堅實保障。福建省三明市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再出新招,通過移動充電設備與固定充電站協同布局,構建起覆蓋高速服務區與重點景區的智慧充電網絡。
在泰寧縣大金湖景區,兩臺新型移動充電樁成為游客關注的焦點。這些部署在游船碼頭停車場的設備,每臺滿電狀態下可為5至8輛新能源汽車完成充電,充電效率達每分鐘3度電。"車主到達即可充電,無需長時間等待。"現場運維人員介紹,這種靈活部署的充電方式有效緩解了景區周邊充電設施緊張問題,讓新能源車主的里程焦慮得到顯著緩解。
面對節假日車流高峰,沙廈高速秀村服務區引入的移動應急充電車發揮關鍵作用。該設備配備4個60千瓦直流充電接口,可在原有8個固定充電樁滿負荷運轉時,為更多電動汽車提供緊急補能服務。這種"固定+移動"的組合模式,使服務區充電能力實現動態擴容,有效應對突發充電需求。
據電力部門統計,三明市在去年實現鄉鎮充電設施全覆蓋的基礎上,今年國慶前夕再次升級充電網絡。在高速公路沿線7個主要服務區和重點景區,新增31個充電樁并配套4臺移動充電設備,形成"定點布樁+流動補電"的立體化服務體系。這種創新布局使充電設施從"被動等待"轉向"主動服務",實現從"車找樁"到"樁找車"的轉變。
為保障設備穩定運行,供電部門采用"雙保險"運維機制。通過駐點值守與大數據監測相結合,運維人員可實時掌握充電設施運行狀態,確保故障響應時間大幅縮短。這種精細化管理模式,為節假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出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隨著充電網絡的持續完善,三明市正逐步構建起15分鐘充電服務圈。從城市到鄉村,從高速到景區,日益密集的充電設施布局,不僅滿足了群眾綠色出行需求,更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