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車行業迎來一則重磅消息——汽車門把手新國標公開征求意見,其中關于隱藏式門把手的規定引發廣泛關注。新國標明確,若2027年之后(預計時間,非官宣)仍有新車使用隱藏式門把手,將無法上市銷售。這一規定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汽車圈激起千層浪。
新國標對車門外把手和車內門把手均提出明確要求。車門外把手必須具備機械釋放功能,電子開啟方式被徹底排除。同時,車門外把手在任何狀態下都要有手部操作空間,尺寸不小于60mm*20mm*25mm,這意味著與車身平齊的全隱藏式設計將退出歷史舞臺。車內門把手同樣需具備機械釋放功能,且不能被結構件遮擋,位置也有嚴格規定,只能放置在手可輕松觸及的灰色區域內。這里需要明確的是,機械釋放功能并非門把手上的可活動機械部件,而是車門內類似拉桿的物理開鎖裝置。
除了上述要求,新國標還對事故后的安全做出硬性規定。碰撞后,車門必須能從車外不借助工具打開,且門把手不能斷裂或脫落。雖然征求意見稿未明確生效時間,但多方驗證顯示,新國標大概率從2027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生效條款,2027年1月1日后新發布的車型,必須配備有機械結構的門把手;7個月后,即2027年7月1日,上市新車需擁有手摳區域;對于市面上已有的車型,新規生效19個月后,即2028年7月1日,也必須完全符合新國標要求,否則將失去上市資格。
為幫助消費者更好地理解新國標,記者采訪了幾位行業大佬,包括車企總工程師和參與國標制定的企業代表。以特斯拉Model 3門把手為例,它沒有可供人手直接操作的區域,需先按下才能摳開,顯然不符合新國標。理想、極氪、問界等新勢力車企常用的電彈隱藏式門把手也不符合要求,盡管彈出來后有操作空間,但新國標要求默認狀態下就得有摳的地方。小米SU7的半隱藏式門把手同樣不合格,雖然默認狀態下有手部操作空間,但內部沒有機械開鎖結構,僅靠按鈕通過電信號開鎖。特斯拉后排內門把手也需改造,拉環形式雖無問題,但前面有結構遮擋且位置過低,不符合國標規定。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門把手符合新國標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形式最簡單的傳統門把手。
新國標實施后,對已購車和準備購車的人群影響如何?已買到手的車以及2027年以前購買的車,即便使用隱藏式門把手且不滿足新國標要求,也無需召回、返廠升級,更不用擔心被交警攔下,可正常行駛。不過,對于喜歡隱藏式門把手形式感的消費者來說,可能需盡快下單,因為車企大概率會提前采用新把手設計,一年后新車上可能就看不到全隱藏式設計。
新國標對車企的影響因企業而異。參與新國標討論和制定的某國際一線車企法務代表A表示,新國標對現有產品影響巨大,甚至可能趕不上國標施行日期。原來他們以為新國標不會嚴格要求外門把手機械解鎖,一直按做好電控開鎖備份準備,新規出臺后只能推倒重來,需重新設計落鎖解鎖系統,涉及新的工業設計和整車架構信號控制邏輯更新,再加上驗證和全球工廠產線調整,時間緊迫,需加班加點趕進度。
而國內某大型汽車集團總工程師B則持不同觀點。他表示新國標對企業影響不大,即便沒有新規,企業也一直在嘗試不同門把手設計,改方案是日常。國內主流新勢力車企新車開發周期已壓縮至十八個月,研發和驗證速度快,且帶有機械結構的門把手技術成熟,一年時間完成修改和量產綽綽有余,交給中國工程師,最多幾個月就能搞定。對于A提出的來不及修改方案的觀點,B認為從研發層面看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其中大概率有其他復雜因素。
隱藏式門把手之所以被新國標“盯上”,與其自身缺陷密切相關。此前,本頻道就曾發文批評隱藏式門把手,稱其除了能與車門齊平外,對車輛幾乎無實際作用。不僅使用不便、容易損壞,成本還比一般把手高。即便宣稱能降風阻減能耗,效果也微乎其微。而真正導致其被新國標“封殺”的,是不安全因素。
負責車門系統驗證的高級工程師C稱,電子控制的外門把手在碰撞時,只要低壓電池未受損,幾乎都能穩定快速解鎖,相關技術已成熟。但隱藏式設計的彈出機構存在安全隱患,傳統機械把手碰撞解鎖后可直接開門,而隱藏式門把手解鎖后還需執行彈出指令,兩倍的電信號意味著兩倍的失效概率。為確保事故和日常用車時彈出正常,研發時需做好可靠性驗證。然而,隱藏式門把手的耐久性驗證難度遠高于傳統把手。以驗證工裝為例,傳統把手只需模擬外拉動作,用電機和氣泵驅動即可;而隱藏式門把手,尤其是帶翻蓋的設計,驗證工裝按壓和外拉動作更細膩,還需避讓翻轉機構,設計難度大,對測試團隊技術力和車企研發驗證投入要求極高。即便國內最強的實驗室,最多也只能給半隱藏式門把手做耐久性驗證。在眾多不到十萬的新車都使用全隱藏式門把手的情況下,又有幾家車企能保證事故時安全穩定彈出呢?
有趣的是,在這波新國標的影響下,未跟風使用隱藏式門把手的車企受影響最小。這也提醒車企,新技術、新設計并非都符合市場和用戶需求,不能因眾多車企使用某一功能,就認為人們真正需要它。回歸理性,將實用和安全置于噱頭之上,才是避免被吐槽、不被新規制裁的正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