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未來大科學城內,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建設現場迎來關鍵突破——該裝置主機首個核心部件杜瓦底座完成精準落位安裝,標志著項目主體工程正式邁入全新建設階段。作為我國新一代聚變能研究平臺的核心構件,杜瓦底座的成功安裝為后續部件安裝奠定了關鍵基礎。
聚變能因其清潔高效特性被視為"終極能源",其原理是通過模擬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將氫同位素氘、氚聚合為氦元素并釋放巨大能量。與以往實驗裝置不同,BEST裝置將首次實現氘氚等離子體的持續"燃燒"過程,并計劃完成世界首個聚變能發電實驗。今年5月啟動工程總裝以來,該項目因其科幻感十足的建設場景引發廣泛關注,其外觀被網友比作《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動機"。
在裝置主機大廳內,重達400余噸的杜瓦底座通過多組鋼纜協同作業,以毫米級精度緩緩降入預設基座。這個直徑18米、高5米的圓柱形部件,既是BEST主機最重的單體構件,也是國內聚變領域迄今最大的真空部件。其功能相當于巨型"高真空保溫瓶",通過維持零下269攝氏度的超低溫環境,為超導磁體提供隔熱保護,從而實現對上億攝氏度等離子體的有效約束。
據項目團隊介紹,杜瓦底座的研制攻克了三大技術難題:采用特殊合金材料實現高精度成型與焊接,確保部件在極端溫差下保持結構穩定;通過分布式支撐系統將形變控制在毫米級;開發新型密封工藝實現高真空環境長期維持。這些技術突破使該部件的制造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安裝過程中的精度控制堪稱苛刻:底座表面水平誤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內,定位偏差不超過正負2毫米,而與周邊墻體的間隙僅有100毫米。項目組創新采用激光跟蹤定位系統與智能吊裝裝置,通過實時數據反饋調整安裝參數,最終實現部件與基座的完美契合。這項技術成果為我國超大型精密設備安裝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隨著杜瓦底座就位,BEST裝置將進入核心部件密集安裝期。按照工程計劃,整個裝置將于2027年底完成建設。該項目的推進不僅將推動我國聚變能研究走向世界前沿,更為未來商用聚變堆的關鍵技術驗證提供重要平臺,對保持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具有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