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展覽中心E1館內,黑芝麻智能展臺成為焦點。展臺中央陳列著其最新發布的武當系列C1200家族量產芯片,包括首款單芯片支持NOA(導航輔助駕駛)的C1236,以及全球首款支持多域融合的C1296。這兩款產品不僅展示了技術突破,更折射出智能駕駛芯片行業的激烈競爭與未來趨勢。
隨著智能電動汽車滲透率攀升,自動駕駛技術對芯片性能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據行業數據,L2級自動駕駛需2-2.5TOPS算力,L3級需20-30TOPS,而L4、L5級則可能接近400TOPS和4000+TOPS。這一背景下,國內外廠商曾展開算力競賽,芯片算力從個位數飆升至千位數。但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兼CEO單記章指出,僅依賴算力提升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成本與性價比正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以NOA技術為例,其成本下降推動該功能從高端車型向10萬元價位區間滲透,高速NOA向城區NOA延伸。黑芝麻智能的C1200家族正是瞄準這一趨勢,通過單芯片集成多域功能,降低硬件成本的同時提升系統效率。例如,C1236平臺以單芯片實現傳統方案需3顆芯片才能完成的功能,顯著優化了電子電氣架構的復雜度。
C1200家族的核心優勢在于“三重整合”:計算類型整合、多域功能整合及持續迭代能力。該系列芯片支持自動泊車、L2+行車系統、BEV感知、整車控制、智能大燈、CMS(電子后視鏡)及信息娛樂系統等功能,覆蓋從智能駕駛到座艙交互的全場景需求。基于7nm制程工藝,其算力表現與成本控制達到平衡,填補了市場對“高集成度、低功耗、可擴展”芯片的空白。
商業化層面,黑芝麻智能已與一汽集團、東風集團、江汽集團等49家汽車OEM及一級供應商建立合作,并獲得16家OEM及一級供應商的23款車型意向訂單。車展期間,公司宣布與一汽紅旗合作開發單芯片智能車控平臺,覆蓋智能駕駛與整車控制;與均聯智及共建艙駕一體軟件解決方案,進一步拓展生態邊界。這些合作不僅驗證了產品競爭力,也為技術迭代提供了數據與場景支持。
黑芝麻智能的“三步走”戰略正逐步落地:第一步加速芯片量產,形成技術閉環;第二步實現產品線從單域向多域擴展;第三步針對不同價位車型提供差異化軟硬件方案。隨著武當系列C1200家族量產,以及華山系列A2000家族計劃年內發布,黑芝麻智能的產品矩陣日益完善。2023年,公司收入達3.12億元,同比增長近50%,其中自動駕駛產品占比88.5%。今年3月,其港交所上市招股書更新,若成功上市,將成為“本土自動駕駛芯片第一股”。
在智能駕駛競爭進入“決賽圈”的階段,黑芝麻智能憑借性價比與規模化優勢,正從技術追隨者轉變為行業定義者。其產品不僅降低了高階自動駕駛的門檻,更通過生態合作與持續迭代,為智能汽車時代提供了更具彈性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