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賽文奧特曼戴上特制眼鏡完成變身時,一場關于汽車智能化的奇妙聯想在汽車圈悄然展開。上汽大眾Pro家族車型搭載的"智能眼鏡"——卓馭慣導雙目立體視覺系統,正讓傳統燃油車在自動駕駛領域上演著驚艷的蛻變。

這套系統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前擋風玻璃上方的雙目攝像頭陣列。800萬像素的慣導雙目攝像頭如同車輛的"數字雙眼",配合雙目增強OCC算法與端到端大模型,構建起三維空間感知能力。相較于傳統單目攝像頭方案,雙目系統通過視差計算生成的稠密點云,能精準識別5-10厘米范圍內的障礙物,從雪糕筒到可樂瓶的細小物體都無所遁形。
在深中通道的實際測試中,途觀L Pro展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駕駛素養。面對擁堵路況,其跟車策略展現出燃油車特有的平順優勢。當相鄰車道貨車突然在數米距離內變道切入時,系統在0.3秒內完成制動響應,既保持安全距離又避免急剎帶來的不適感。這種"老司機"般的操作邏輯,源于端到端大模型對海量駕駛場景的學習積累。
過彎場景更顯技術功底。在曲率半徑僅200米的匝道測試中,系統通過精準的轉向角控制,使車輛始終保持車道中央0.3米誤差范圍內。相較于某些新能源車型"貼邊行駛"的驚險風格,這種穩健的過彎策略顯然更符合多數駕駛者的安全預期。
但技術突破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測試中也暴露出匝道加減速時機把控、無效變道等問題。這些瑕疵恰恰印證了燃油車智能化面臨的特殊挑戰——發動機艙的高溫環境使水冷方案難以實施,卓馭工程師不得不開發新型風冷結構,確保控制器在45℃環境下穩定運行。

面對行業關于技術代差的質疑,卓馭科技CEO沈劭劼在群訪中給出有力回應:"我們不是追趕者,而是在驗證充分后實現更安全的落地。"這種謹慎態度在上汽大眾高管處得到共鳴,銷售副總經理傅強直言:"人機共駕比完全脫手更難,它要求系統真正理解人類駕駛意圖。"
隨著高快領航功能的落地,上汽大眾的智能化藍圖正徐徐展開。自動泊車、城區領航等功能將陸續上車,這家傳統車企正以每周迭代算法的速度追趕新勢力。而作為技術供應商的卓馭,在攻克燃油車散熱、算力適配等難題后,或將迎來更多傳統車企的合作機遇。當800萬像素的雙目攝像頭開始在燃油車陣營普及,這場由傳統勢力發起的智能化反攻,正在改寫自動駕駛的技術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