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3000萬輛產銷規模的新起點上,一汽-大眾正以全新姿態加速駛向高質量發展賽道。中國一汽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總經理陳彬在戰略發布會上宣布,企業將通過"兩高一新"總體目標、"五大領先"具體指標和十大核心任務,構建新時代合資車企發展范式。

根據規劃,未來五年企業將實現效益、規模、科技、福祉、責任五大領域的全面領先。其中規模目標尤為引人注目——到2030年實現年產銷200萬輛,較當前水平提升近四成。為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將推出近30款全新產品,新能源車型占比超七成,形成覆蓋A0級到B+級市場的完整電動化矩陣。混動車型純電續航突破300公里,饋電油耗降至4L/100km以下;純電產品續航里程將突破800公里,燃油車型則通過智能化升級實現"油電同智"體驗。
在技術創新層面,企業將依托中德兩國九大研發基地,每年投入近百億元研發資金。重點攻關電子電氣架構升級,與大眾集團聯合開發的中國專屬CEA架構,可使集成度提升30%、成本降低40%,研發周期縮短30%。該架構支持L3級自動駕駛和整車OTA升級,為智能網聯功能迭代奠定基礎。2026年將首發整車級VLM大模型,搭載4nm制程高性能芯片,實現手勢控車、AI醫生等30余項創新功能。智能駕駛方面,2026年推出搭載激光雷達的L2+級輔助駕駛系統,2027年后逐步實現L3級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
作為戰略轉型的重要支點,捷達品牌將開啟本土化運營新篇章。新成立的獨立品牌公司將于明年推出首款新能源車型,到2028年前形成4款新能源產品矩陣。通過引入中國本土供應鏈資源,該品牌計劃五年內實現40-50萬輛年銷量,帶動形成千億級產業生態。這種"合資新物種"模式,為傳統品牌轉型提供了創新樣本。

在國際化布局方面,企業將實施"三步走"戰略,通過整車SKD等多元化模式開拓海外市場。首批出口中東的車型已于近期從上海洋山港啟運,未來五年計劃推出20款國際車型,出口規模突破10萬輛。這種"國內國際雙循環"模式,標志著企業從產品輸出向技術標準輸出的轉變。值得關注的是,項目開發周期將壓縮50%以上,通過流程再造實現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確保在智能電動時代持續領跑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