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汽基金會旗下華汽研究院主辦的智駕科普公益沙龍首站活動近日在杭州西湖畔浙江書房圓滿落幕。這場以“尋找‘隱形的手’”為主題的交流盛會,匯聚了吉利汽車、地平線、輕舟智航、福瑞泰克等汽車智能化領域的領軍企業代表與產業專家,共同探討智能駕駛行業的技術演進、產品創新方向及用戶價值普及路徑,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

同濟大學教授、華汽研究院智庫專家朱教授在主題分享中指出,2024年智能駕駛技術迎來爆發期,以NOA為代表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已成為行業主流。與傳統ADAS不同,這類系統本質上是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駕駛降維方案”。他預測,人機共駕的下一階段將聚焦L2+向L3的迭代升級,這一過程呈現“機進人退”的漸進特征。當自動駕駛系統達到L3級別時,駕駛員可實現脫手脫眼駕駛,系統不僅能精準判斷環境安全性,還能明確自身能力邊界,并在需要接管時提前10秒發出預警,為用戶提供清晰的安全邊界保障。
吉利控股集團首席智駕科學家、極氪科技副總裁陳奇從技術落地角度提出,智能駕駛發展應避免盲目追逐前沿,轉而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打造“好貓”式產品。他強調,技術演進方向正從L2到L4的層級躍遷,轉向小場景的精細化打磨。安全與責任將成為關鍵驅動力,車企需在L3/L4階段承擔更多安全責任,同時探索具身智能等長期可能性。針對用戶信任問題,他直言:“讓公眾理解并信任智駕技術,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地平線副總裁兼智能汽車事業部副總裁邢勛描繪了智駕終極愿景:以安全為基石構建高度信任系統,最終實現“Hands-off、Eyes-off、Minds-off”的無縫出行體驗。他透露,地平線正通過持續優化用戶體驗,讓智能駕駛成為日常通勤的自然伴侶。在產業鏈合作方面,他呼吁通過核心技術基座平臺的開放協同,避免重復研發,將資源集中于關鍵能力建設。據其預測,未來智能駕駛產業將形成20%自研、80%第三方協作的格局,通過共享基建能力加速行業共識落地。

福瑞泰克CEO張林分析稱,L2+NOA的快速普及得益于技術底座成熟、大數據泛化能力提升及云端與車端算力突破。他指出,AI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工具,但需在成本與效益間取得平衡,確保方案能被消費者快速接受。當用戶感知價值與產品功能高度匹配時,市場滲透率將顯著提升。輕舟智航CEO于騫則從技術趨勢角度強調,智能駕駛發展正變得愈發數據驅動,安全應貫穿L2-L4所有級別。他建議行業避免過度承諾,轉而聚焦“能安全使用的場景更廣、風險可控”的宣傳方向,并指出中國標準已超越部分歐洲標準,本土創新與安全優先的結合正在深化。
沙龍現場,車企、供應鏈、媒體及用戶代表就智能駕駛安全底線展開深度對話。用戶代表直言,當前部分智駕測試脫離實際場景,呼吁行業明確宣傳安全邊界和ODD(作業域)。與會者還探討,除安全與效率外,車輛過彎平穩性、駕駛順滑度等舒適體驗,或將成為自動駕駛企業差異化競爭的新維度。這場跨界交流不僅展現了行業對現實挑戰的清醒認知,更凸顯了構建用戶信任的緊迫性。
據悉,華汽研究院計劃將“智駕科普公益沙龍”打造為持續性平臺,未來將在更多城市巡回舉辦。通過聯動產業、專家、媒體及用戶四方力量,該平臺旨在推動技術透明化傳播,提升公眾認知水平,為中國智能駕駛行業注入理性發展動能。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期待更多主體加入科技科普行列,共同夯實行業健康發展的用戶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