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固態電池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熱門話題,不少消費者表示“等固態電池普及就換電動車”,甚至有人宣稱在固態電池到來前堅持使用燃油車。這一現象的背后,是近期固態電池新品密集發布引發的市場關注,但行業專家指出,全固態電池的規模化應用仍需較長時間。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3.0》,全固態電池技術發展已明確關鍵節點:預計2030年實現小規模應用,2035年進入全球大規模推廣階段。屆時,電池在能量密度、成本及環境適應性等方面將更符合市場需求。這一規劃為行業提供了清晰的技術演進路徑。
在10月25日舉辦的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大會上,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首款全固態電池產品“欣·碧霄”。該產品采用聚合物技術路線,能量密度達400Wh/kg,標志著國內企業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公司副總裁兼CSO梁銳透露,全固態電池的量產進程需循序漸進,樂觀估計2030年后可能啟動小批量生產,且將與液態鋰電池形成長期共存格局。
針對部分海外企業宣稱2027年實現產業化的目標,梁銳認為這一時間表過于激進。他以鉛酸電池為例指出,這項擁有百年歷史的技術至今仍在特定領域應用,說明電池技術迭代存在客觀規律。全固態電池雖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優勢,但受制于材料體系、制造工藝及成本等因素,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液態電池。
業內專家強調,新技術從實驗室到商業化需要經歷產品驗證、工藝優化、供應鏈配套等復雜過程。當前全固態電池仍處于研發攻關階段,企業需保持理性預期,避免過度炒作概念。隨著技術逐步成熟,固態電池將優先在高端電動汽車、儲能等領域實現突破,最終形成多技術路線并行的市場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