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賽道再掀資本熱潮,名創優品旗下TOP TOY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募資3億美元沖刺主板上市。這一動作標志著繼泡泡瑪特、布魯可之后,又一家本土潮玩企業開啟資本化進程。當前港股市場已形成布魯可、52TOYS、TOP TOY三足鼎立的上市梯隊,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作為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布局潮玩領域的關鍵棋子,TOP TOY自2020年12月廣州正佳廣場首店開業以來,便以"潮流玩具集合店"定位切入市場。其產品矩陣涵蓋盲盒、積木、手辦等七大品類,通過授權IP與自有IP雙輪驅動模式快速擴張。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9月,品牌在中國內地運營299家門店,海外門店達15家,形成以東南亞為核心、輻射日韓的市場布局。
財務數據印證了市場熱度。2022至2024年間,TOP TOY營收從6.79億元躍升至19.09億元,經營利潤由負轉正至3.96億元。2025年上半年營收達13.6億元,其中手辦品類貢獻65.6%收入,搪膠毛絨產品以11.1%占比展現強勁增長勢頭。值得注意的是,其海外業務收入占比從2024年的0.6%快速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9%,顯示全球化戰略初見成效。
IP運營層面,TOP TOY構建起"17個自有IP+43個授權IP"的矩陣。盡管授權IP貢獻超八成收入,但自有IP開發加速推進。2025年上半年完成對糯米兒、霉霉等IP的戰略收購,其中糯米兒自2024年9月上市以來全渠道營收破億,預計次年可達5-6億元。卷卷羊作為旗艦自有IP,已衍生5個產品系列,累計GMV突破千萬元。
渠道網絡呈現多元化特征。除直營店外,合伙人門店與代理門店構成主要銷售終端,同時通過山姆會員店、Don Don Donki等大型零售商拓展觸點。數據顯示,2022至2025年上半年,名創優品渠道貢獻的收入占比從36.8%波動至45.5%,雖呈下降趨勢但仍為重要分銷渠道。
行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指出,中國潮玩市場規模預計從2025年的825億元增至2030年的2133億元,復合增長率達20.9%。品類結構方面,手辦占比將從45%提升至超五成,搪膠毛絨成為新興增長點。這種趨勢推動企業分化出三種商業模式:泡泡瑪特代表的IP驅動型、TOP TOY代表的渠道驅動型,以及52TOYS等混合型。
競爭維度呈現多維博弈。頭部品牌中,泡泡瑪特憑借"內容驅動"模式形成壁壘,自有IP銷售占比超八成;TOP TOY則通過大眾化定價(39-69元區間)和規模化擴張搶占市場。盈利模式上,IP驅動型企業利潤率較高但波動大,渠道驅動型則以穩定見長。這種分化在海外市場尤為明顯——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海外收入達55.93億元,占比40.3%,而TOP TOY同期海外收入5250萬元,顯示追趕空間。
資本市場的反應折射行業景氣度。泡泡瑪特市值突破4000億港元,2025年半年報顯示營收138.8億元、凈利潤47.1億元,均創歷史新高。這種示范效應帶動布魯可、52TOYS、TOP TOY相繼啟動上市程序,形成潮玩企業集群效應。但隨之而來的,是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在IP深度運營、海外市場滲透、差異化競爭等方面建立護城河,成為TOP TOY上市后必須破解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