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世界自動駕駛交通大會近日在迪拜落下帷幕,但一場因中國無人駕駛服務引發的熱議仍在持續發酵。一名迪拜男子因未搶到試乘名額,竟舉著金表聲稱愿以物易物,引發網友對科技價值的重新思考。

來自中國的無人駕駛品牌“蘿卜快跑”(Apollo Go)成為大會焦點。其提供的試乘服務因名額有限,導致數百名參會者排隊數小時仍未能體驗。一名男子在社交媒體發布的視頻中,懊惱地站在停車場內,看著試乘車輛陸續駛離。他對著鏡頭晃動手腕上的金表,半開玩笑地喊道:“我錯過了未來!這塊表換一次試乘機會,值了!”
這場“金表換蘿卜”的趣聞迅速走紅網絡。有網友調侃:“原來未來的通行證不是石油,而是試乘券!”也有人建議:“去中國北京、上海、武漢體驗吧,那里不用金表也能坐。”
爭議背后,是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的硬實力支撐。作為首家獲得迪拜自動駕駛測試許可的企業,蘿卜快跑在大會上展示了編號為“001”的測試牌照,并宣布將在當地部署超1000臺無人車。這一計劃不僅彰顯了技術自信,更被視為中國科技出海的重要里程碑。

據現場參與者描述,試乘車輛全程自主行駛,能精準應對復雜路況,甚至在遇到突然橫穿的行人時迅速制動。一名科技博主在體驗后表示:“這比傳統出租車更安全、更高效,未來交通可能真的要變天了。”
目前,蘿卜快跑已在中國多個城市落地,累計服務超百萬次。此次迪拜之行,不僅讓海外用戶直觀感受到中國科技的進步,更引發了對“科技奢侈品”的討論——當一項技術能改變生活方式時,它的價值或許早已超越物質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