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領域正迎來全球性技術競賽,中國企業在多條技術路線、量產能力及產業鏈整合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寧德時代、贛鋒鋰業等龍頭企業通過雙線技術布局、全產業鏈掌控及規模化量產,已在全球固態電池賽道中占據領先地位,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寧德時代與贛鋒鋰業形成“雙雄并立”格局。寧德時代獨創硫化物全固態與凝聚態半固態雙線并行模式,其合肥中試線于2025年5月投產,量產樣品能量密度達450Wh/kg,實驗室樣品突破500Wh/kg,較日本豐田的“2026年量產”計劃提前一年實現技術落地。凝聚態電池更以500Wh/kg的能量密度實現批量供貨,2025年上半年為蔚來ET9、小米SU8等高端車型貢獻186億元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12%。贛鋒鋰業則通過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線布局,實現第三代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420Wh/kg,并通過200°C熱箱測試,其重慶10GWh基地已向億航智能等低空經濟企業交付驗證樣品。
專利壁壘成為頭部企業構筑護城河的關鍵。寧德時代持有超2000項固態電池專利,全球占比超30%,覆蓋電解質材料、制備工藝及測試裝置等核心環節。其“原位固化技術”與“疊層結構專利”形成技術封鎖,迫使后來者需繞道研發或支付高額專利費。贛鋒鋰業則以國內第一的專利數量,在鋰金屬負極、硫化物電解質等領域建立技術優勢,參股道氏技術保障單壁碳納米管供應,與青島能源所共建實驗室實現硫化物前驅體量產。
量產能力方面,寧德時代展現“從實驗室到賺錢線”的垂直整合能力。凝聚態電池2025年產能達10GWh,可滿足超20萬輛電動車需求;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計劃2026年擴產至50GWh,2027年配套理想MEGA車型實現1080公里續航。其合肥中試線設備100%國產化,良率穩定在65%,較行業平均水平高出25個百分點,成本控制在高端液態電池的115%以內。贛鋒鋰業則通過重慶基地實現百噸級硫化物電解質量產,成本較日本低40%,其500Wh/kg全固態電池已進入寶馬合作車型的量產倒計時。
產業鏈掌控力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變量。寧德時代通過參股材料企業、綁定全球車企構建生態閉環:與奔馳、寶馬簽訂8年以上長期供貨協議,明確獨家供應商地位;2025年二季度獲蔚來、理想120億元固態電池訂單,形成“車企聯合研發+獨家供貨”模式。贛鋒鋰業則依托70%鋰資源自給率,實現電解質-電芯-模組垂直整合,其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通過長安汽車“金鐘罩”項目驗證,技術產業化領先同業2年以上。
細分領域競爭呈現差異化格局。國軒高科以“金石電池”突破半固態技術,360Wh/kg能量密度通過200℃針刺測試,中試線良品率達90%,獲大眾MEB+平臺認證;比亞迪刀片固態電池采用“超級磷鐵”體系,體積能量密度達600Wh/L,首款搭載車型海豹EV實現1875公里續航。材料環節,上海洗霸以98%良率的LLZO氧化物電解質獨家供應比亞迪,天賜材料硫化物電解質前驅體全球市占率超60%,成本較日企低40%。設備領域,先導智能提供固態電池涂布-熱壓-封裝全段設備,干法電極設備市占率70%,獲寧德時代、輝能科技核心訂單。
全球競爭格局中,中國企業的技術優勢正轉化為市場話語權。日本豐田硫化物路線量產時間滯后,美國QuantumScape良率僅30%,歐洲車企紛紛與寧德時代、贛鋒鋰業建立合作。2027年寧德時代全固態電池大規模量產后,電動車續航破1200公里、快充10分鐘滿電將成為行業標配,中國固態電池的技術標準與產能規模或將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