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近日針對兩起質量事件發布內部處理公告,涉及2024款MEGA冷卻液滲漏和2025款L系列下擺臂襯套異響問題。此次調查覆蓋研發驗證、材料技術、動力電池及智能底盤等多個核心環節,處理力度和范圍均超出行業常規標準,引發市場關注。
在MEGA冷卻液滲漏事件中,理想汽車將問題歸因于材料驗證流程缺陷、電池試驗標準不足以及質量服務響應滯后。據公開信息顯示,共有18名相關人員被追責,其中直接責任人遭解聘,管理層被取消年終獎及晉升資格。這種全鏈條問責模式在造車新勢力中較為罕見,顯示出企業打破部門壁壘、強化責任追溯的決心。
同步披露的L系列異響問題則指向智能底盤團隊試驗驗證環節的疏漏。該事件導致四名相關人員受到與MEGA事件同等級別的處罰,包括解除合同和管理層問責。兩起不同車型、不同部件的質量事故被集中處理,反映出企業質量管控體系的深度自查節奏。
值得關注的是,理想汽車在MEGA起火事件后曾采取整車級召回措施,單臺更換成本達數十萬元。此次公開問責表明,企業質量改進策略并非被動應對輿論,而是基于用戶體驗優先的主動選擇。這種"高成本整改"模式,與其在智能駕駛、電池架構等技術快速迭代背景下,強化驗證流程的舉措形成呼應。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理想汽車此次處理呈現三大特征:跨部門聯合調查避免責任推諉,問責鏈條延伸至管理層強化治理責任,雙事件同步披露體現系統整改思維。這種處理方式與部分企業事故后選擇沉默的策略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質量管控在企業品牌建設中的核心地位。
隨著智能汽車技術復雜度提升,跨部門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已成為行業關鍵課題。理想汽車通過公開透明的事故處理機制,既為自身質量治理體系升級提供契機,也為行業敲響警鐘——在技術深度變革期,企業能否構建覆蓋全技術鏈條的管控機制,將直接影響品牌發展上限。
此次質量事件處理被視為理想汽車管理體系升級的重要節點。企業通過系統性復盤,將質量危機轉化為治理能力提升的契機,這種在挫折中完善管理框架的做法,為智能汽車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