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無人機與智能影像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跨界博弈。大疆與影石這兩家曾各自占據細分領域絕對優勢的企業,如今在對方核心業務領域展開激烈交鋒,這場技術與市場的雙重較量,正在重塑整個智能硬件行業的競爭格局。
作為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長期霸主,大疆占據全球70%以上市場份額,其品牌影響力甚至超越智能手機領域的蘋果。數據顯示,該公司去年凈利潤率逼近40%,年度研發投入占比持續保持在15%左右,累計專利技術達3.8萬件。其Inspire 3產品斜下降速度提升至10米/秒,垂直升降速度分別提高至8米/秒,續航時間延長至28分鐘,這些技術突破構筑起堅固的市場壁壘。
但市場格局在2025年發生顯著變化。全景相機龍頭影石創新于當年6月登陸科創板后,立即將無人機作為第二增長曲線。7月28日,該公司正式發布影翎Antigravity全景無人機,將全景算法優勢移植至飛行平臺。這款產品在2025年IFA展上引發關注,其"全景+飛行"的組合模式直接沖擊大疆的核心市場。影石CEO劉靖康公開表示,大疆隨后推出的Osmo 360全景相機及降價策略,部分原因正是受到影石跨界的影響。
技術共通性成為這場跨界競爭的關鍵推手。全景相機與無人機在影像處理、防抖算法、傳感器技術等底層能力上高度重合,這種技術復用大幅降低了跨界門檻。大疆憑借硬件優勢切入全景影像市場,首款Osmo 360產品推出不到三個月,即在中國電商渠道斬獲49%市占率,全球市占率達43%。而影石則通過軟件算法優勢反攻無人機領域,其全景無人機影翎Antigravity A1在2025年IFA展上成為焦點。
這場競爭背后,是兩家企業共同面臨的增長壓力。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規模增速從2020年的45%驟降至2024年的18%。外部市場層面,智能手機AI影像技術的迭代升級,以及追覓、道通智能等垂直玩家的入局,都在壓縮市場空間。大疆創始人汪滔多年前就曾預言無人機市場即將飽和,該公司雖已布局掃地機器人等生態產品,但仍需尋找新的增長點。
影石同樣面臨經營挑戰。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營收同比增長92.64%至29.40億元,但凈利潤同比下降15.90%至2.72億元。董事長劉靖康解釋稱,利潤下滑主要源于芯片定制及戰略項目的大額投入。市場競爭方面,久謙咨詢數據顯示其全球全景相機市占率從第二季度的92%降至第三季度的49%,而弗若斯特沙利文白皮書則顯示其仍以75%的市占率保持領先。這種數據差異反映出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以及不同統計口徑下的市場認知分歧。
價格戰成為這場競爭的直接表現。智能硬件行業普遍出現內卷現象:手機賽道高端技術下沉至中低端產品,掃地機器人行業價格從五六千元降至三四千元,AI耳機市場近七成新品定價集中在500元以下。在消費級無人機與智能影像領域,影石指出友商的價格競爭推動了市場擴容。大疆進入全景相機領域后,憑借品牌影響力和價格優勢,吸引了更多潛在用戶嘗試全景拍攝,客觀上促進了市場規模的擴大。
這場競爭的深層影響在于行業格局的重塑。大疆雖仍保持消費無人機龍頭地位,但新進入者正在分食市場份額;影石在全景相機領域的絕對優勢也面臨挑戰。產業觀察人士指出,這種跨界競爭雖然加劇了內卷,但也推動了技術升級和市場擴容。廠商的排位賽中,產品力與用戶口碑成為立足根本,那些過度依賴輿論戰的企業,最終可能被市場淘汰。
類似競爭在其他行業也在上演。L4自動駕駛領域的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曾因路演材料數據爭議引發公開互撕;空調市場的小米與格力,也曾因技術觀點差異產生高管隔空喊話;新能源汽車行業更是經歷了多年的價格戰與營銷戰。這些案例都表明,在消費工業品領域,技術實力與用戶體驗才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