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近日就免密支付安全問題向公眾作出回應,從支付機構與用戶雙維度提出多項規范建議,旨在為該業務增設安全屏障。此次倡議聚焦用戶權益保護,要求支付服務主體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強化風險管控,尤其關注老年群體的支付安全需求。
針對支付機構的操作規范,協會明確要求建立嚴格的授權管理機制。在用戶開通免密支付功能時,需通過多重身份核驗程序確認用戶真實意愿,協議簽訂環節必須設置獨立頁面并顯著提示關鍵條款。特別強調禁止任何形式的默認開通行為,確保用戶對業務開通具有完全自主選擇權。對于老年用戶群體,倡議提出需開展專項風險評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業務規則,審慎提供相關服務。
在用戶知情權保障方面,協會要求支付機構優化信息披露流程。除常規協議展示外,需在業務辦理界面以加粗字體或特殊顏色標注免密支付額度、生效范圍等核心信息。針對老年用戶,建議采用語音提示、視頻演示等輔助方式強化信息傳達效果,確保用戶充分理解業務風險。
隨著移動支付普及,免密支付功能因其便捷性受到廣泛使用,但部分用戶反映遭遇未經授權開通的情況。此次行業規范出臺,或將推動支付機構優化業務流程,從源頭減少此類糾紛。業內人士指出,建立用戶授權追溯機制、完善爭議處理通道將成為下一階段行業整改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