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新能源近日以線上形式舉辦了「SPARK ON」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專為大型地面光伏電站設計的智能跟蹤支架AT-Spark。這款凝聚三年技術積累的旗艦產品,通過結構創新與智能控制雙重突破,為行業提供了從效率提升到全周期管理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發布會開場,安泰新能源總裁黃麗琴直指行業痛點:當前大型地面電站在土地利用率、智能運維、抗風險能力等方面仍存在顯著提升空間。自2020年切入跟蹤支架領域以來,企業已形成覆蓋馭光Simple、Universal等系列的產品矩陣,2024年全球出貨量躍居第九。此次推出的AT-Spark,正是基于對客戶需求的深度洞察與市場升級的迫切需求。
研發總監楊水卜在技術解析環節揭示了多項創新:采用多回轉驅動與自研八角管主軸的結構設計,使系統比剛度提升40%、比強度提升50%,單跨長度可達143米,樁基用量減少20%。通過優化八角管截面角度,材料成本降低30%,同時支持兩種規格定制。在安裝環節,雙球形軸承與卡扣式軸承蓋板的組合設計,使安裝效率提升25%,人工成本顯著下降。
智能控制系統的升級成為另一大亮點。硬件研發負責人林福元展示的SmartTrail智能跟蹤系統,憑借獨特的機械美學設計斬獲國際紅點概念獎。該系統通過42項極限測試,具備IP65防護等級、C5抗腐蝕能力,可應對-40℃至85℃的極端溫差。軟件層面搭載的智能算法,能根據地形差異動態優化跟蹤角度,配合四大極端天氣保護策略,確保發電效率與系統安全。
發布會特別設置的"實景探秘"環節中,跟蹤技術負責人李博瀚帶領觀眾走進沙漠電站現場。針對復雜地形施工難題,AT-Spark的專利雙球形軸承設計可自動適配15°南北坡度,配合一體式軸承座實現高度預組裝。這種模塊化設計使施工周期縮短30%,人工調節工作量減少50%,有效解決了大型項目施工周期長的痛點。
解決方案總工程師白俊磊系統介紹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設計階段通過地形模擬優化排布方案,降低LCOE;交付環節依托全球供應鏈實現24-48小時應急響應;安裝階段提供本地化技術指導;運維階段承諾24小時遠程支持與48小時現場服務。在質量管理方面,企業嚴格遵循國際QEHS標準,并將低碳理念貫穿生產運營全流程。
行業專家對話環節聚焦電站全周期價值創造。與會者指出,當前行業正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初始投資、度電成本與全周期收益形成動態平衡。大型電站未來將向智能化、復合化方向發展,成為融合發電、儲能、生態修復的多功能樞紐。AT-Spark的推出恰逢其時,其數據加密技術與"端-邊-云"協同管理,為行業數字化運維樹立了新標桿。
黃麗琴在總結中強調:"AT-Spark重新定義了跟蹤支架的技術邊界,它不僅是產品升級,更是對未來電站形態的系統性思考。"據悉,該產品已通過全球多個氣候帶的實地驗證,預計可使電站發電量提升8%-12%,運維成本降低15%以上。隨著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加速,安泰新能源正以技術創新持續推動行業價值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