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國際巨頭與本土品牌的競爭格局迎來新一輪洗牌。近日,入華26年的星巴克宣布與中國本土資產管理公司博裕投資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將中國門店規模從8000家擴張至20000家。這一動作背后,折射出中國咖啡市場從“第三空間”主導轉向“價格平權”競爭的新趨勢。
十年前,星巴克憑借“第三空間”理念在中國市場獨樹一幟,其門店不僅是咖啡消費場所,更承載著社交與格調屬性。當時,30元左右的星巴克與幾元速溶咖啡之間存在巨大市場空白,缺乏定位10元左右的全國性連鎖品牌。這種市場結構為本土品牌崛起創造了機會——2017年成立的幸運咖與瑞幸咖啡,通過本土化口味創新與親民定價策略,迅速填補了這一空白。
市場擴容速度遠超預期。灼識咨詢數據顯示,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601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2465億元,年人均消費杯量從2020年的9.1杯增至2024年的22.3杯。紅餐大數據進一步顯示,全國咖飲品類人均消費已從2023年9月的41元降至2025年9月的26元,價格敏感型消費群體持續擴大。
在這場變革中,幸運咖成為最引人注目的黑馬。截至目前,其門店總數突破9500家,較年初翻倍增長,并成功打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門店數量超千家。更值得關注的是,該品牌通過“9元拿鐵、6元果咖”的定價策略,吸引大量原中高端咖啡用戶,推動行業向多元分層競爭轉型。今年8月,幸運咖在馬來西亞開設海外首店,邁出全球化第一步。
支撐其快速擴張的核心在于“高質平價”的商業模式。以2022年推出的“椰椰拿鐵”為例,該產品采用巴西、埃塞俄比亞等產區咖啡豆與優質椰乳,售價僅9.9元,上市以來累計銷量超1億杯,銷售額突破10億元。今年5月推出的真果咖系列,將鮮橙、青提等水果融入6-8元價格帶,9月末青提系列銷售額已達2億元。10月更新的秋季菜單中,10款新品延續“9元拿鐵、7元輕乳茶”定價,覆蓋檸檬酪酪、紅豆等多元口味。
這種定價策略的背后,是蜜雪集團供應鏈體系的強力支撐。作為蜜雪旗下品牌,幸運咖直接共享母公司從咖啡豆采購、烘焙加工到物流配送的全鏈條規模優勢。傳統平價咖啡品牌常因供應鏈能力不足導致品質不穩定,而幸運咖通過集中采購與端到端管控,在保持極致定價的同時確保產品品質,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當前,咖啡市場下沉趨勢愈發明顯。一線城市逐漸飽和的背景下,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對價格敏感度更高,為平價咖啡提供廣闊增長空間。但行業門檻也在提高——品牌需在供應鏈深度、產品創新力與運營效率上構建綜合優勢。幸運咖的案例表明,單純的價格競爭已難以為繼,唯有將性價比與消費體驗結合,才能在“價格平權”時代占據先機。
這場競爭正在重塑行業生態。從星巴克主導的“第三空間”時代,到本土品牌推動的“日常剛需”時代,中國咖啡市場已完成從小眾到主流的蛻變。隨著供應鏈成熟度提升與消費需求分層,未來競爭將聚焦于如何以更高效的方式滿足多元化需求,而非單一維度的價格或空間爭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