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季節氣溫頻繁波動,我國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階段。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發布的流感監測周報顯示,全國流感活動水平持續攀升,南方省份上升趨勢尤為明顯,北方部分地區也呈現同步增長態勢。當前甲型H3N2流感病毒占據主導地位,在甲型流感病例中的占比超過98%,同時伴有少量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
監測數據顯示,H3N2病毒感染者普遍出現39℃以上高熱,伴隨顯著乏力、劇烈頭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癥狀。醫療專家特別提醒,出現相關癥狀后應及時就醫,嚴格遵循醫囑進行規范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秋冬交替時節也進入活躍期,1歲以下嬰幼兒和免疫力較弱的老年群體成為重癥高發人群,典型癥狀包括持續性咳嗽、呼吸急促、喘鳴音等,嚴重病例可能發展為肺炎或細支氣管炎。
針對當前疫情形勢,公共衛生專家強調預防接種的重要性。流感疫苗作為最經濟有效的防控手段,能夠顯著降低感染風險和重癥發生率。疾控部門建議符合條件的公眾盡早完成疫苗接種,特別是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在疫苗防護之外,日常防護措施同樣關鍵。個人衛生方面,應堅持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口鼻眼;在商場、地鐵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議全程規范佩戴口罩;居家辦公環境需保持每日通風,每次不少于30分鐘。這些物理防護手段能有效減少病毒暴露機會。
提升機體免疫力是另一道重要防線。營養專家建議保持均衡飲食,每日攝入不少于500克蔬菜和200克水果,特別是柑橘類、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C的品種。對于飲食攝入不足者,可選擇標注清晰的維生素C補充飲品作為日常補充。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同樣重要,成年人每日應保證7-8小時睡眠,每周進行3-5次中等強度運動。
雖然流感多為自限性疾病,健康人群通常1-2周可自行康復,但出現持續3天以上高熱、呼吸窘迫、意識模糊等危急癥狀時,必須立即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國家疾控局專家在近期發布會上透露,根據模型預測,今年流感流行高峰可能出現在12月中下旬至1月初,建議公眾提前做好物資儲備和防護準備。
針對不同病毒特性,醫療系統已加強監測預警。目前全國流感監測網絡覆蓋所有省級行政區,能夠實時追蹤病毒變異情況。疾控部門同時提醒,同時感染多種呼吸道病毒的情況雖然少見,但高危人群仍需注意多重防護,避免交叉感染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