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聚焦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檢測的第三方智能化平臺——“動力電池全科醫院”在四川宜賓正式投運。作為2024年世界動力電池大會重點配套項目,賽科檢測電池智能測試驗證中心于近日揭牌,標志著我國動力電池檢測領域邁入智能化、無人化新階段。

該中心由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孵化企業——四川賽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規模達3億元。實驗室占地20畝,配備1.5萬個電性能測試通道和同等規模的存儲測試通道,形成覆蓋長循環、日歷壽命、循環壽命等核心測試項目的全場景檢測能力。作為國內首個第三方智能化檢測平臺,其技術體系涵蓋雙直流母線分布式電能回饋、一托多變頻制冷多溫場控制等五大核心技術,實現檢測效率提升50%以上。
在揭牌儀式上,清華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透露,依托清華大學15年電池安全實驗室的技術積淀,團隊已與全球40余家車企、電池企業建立合作。此次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商業服務,旨在打造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第三方技術服務平臺。宜賓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光宇指出,該平臺的投運構建了覆蓋電池研發、生產、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檢測體系,填補了多項行業技術空白。
檢測中心董事長李華鋒現場演示了智能檢測系統,強調其三大行業首創:國內首個數實融合電池分析中心、首個pack級無損檢測中心、首個電池智能檢測驗證中心。通過AI算法與自動化設備的深度融合,平臺可實現從電芯到系統的全維度檢測,檢測精度達到0.01%級。
市場數據印證了該領域的爆發潛力。漢鼎智庫研究顯示,受新能源汽車銷量激增和國家標準《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實施的雙重驅動,2026年動力電池外包檢測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元。目前,包括吉利控股旗下吉曜能源、長安汽車先進電池研究院、STELLANTIS集團、遠景動力、廣汽巨灣技研等12家國內外企業已與賽科檢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行業布局呈現加速態勢。星云股份、蘇試試驗、開普檢測等上市公司紛紛拓展動力電池檢測業務,新三板企業儲融檢測2024年新能源汽車三電檢測收入達1.8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電池企業因設備投入成本高、利用率低等因素,正將研發檢測環節加速外包,形成新的市場增長點。
作為西部新能源產業重鎮,宜賓五年來依托歐陽明高院士團隊的技術賦能,在硅碳負極、固態電解質等前沿材料領域取得突破,累計孵化25家科技企業,估值超25億元。賽科檢測的投運,將進一步強化宜賓"動力電池之都"的產業地位,為全球新能源產業提供中國技術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