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一汽-大眾迎來歷史性時刻——第3000萬輛整車正式駛下生產線。這一數字不僅標志著企業發展的里程碑,更折射出中國汽車工業與千萬家庭共同成長的軌跡。從1991年中國一汽與德國大眾的合資合作,到如今覆蓋全國的產業布局,一汽-大眾用三十余載光陰書寫了一部關于品質與溫度的國民出行史詩。

上世紀九十年代,當中國家庭開始擁抱汽車文明時,一汽-大眾便以一款國民車型叩開了千家萬戶的大門。這款車憑借皮實耐用的特性,迅速成為出租車司機與普通家庭的首選,甚至見證了北京旅行作家廖佳2001年單人單車穿越歐亞大陸的壯舉。這種"開不壞"的口碑,逐漸沉淀為品牌最珍貴的資產——2025年初,吉林通化李女士駕駛的大眾CC在嚴重事故中守護全家安全,企業隨即以全新探岳L回饋這份信任,演繹了企業與用戶雙向奔赴的溫情故事。
在長春生產基地,每輛新車下線前都要經歷嚴苛考驗:從150℃高溫持續炙烤1000小時,到模擬50℃環境下的20年耐久測試,全新一代速騰L的900萬公里實測路線更橫跨極寒與極熱地帶。這種近乎偏執的品質追求,源于激光焊接、空腔注蠟等德國精工技術的本土化應用,更體現在車型安全設計上——以速騰L為例,其熱成型鋼占比達81%,關鍵部位可承受2150MPa以上壓力,九成以上車型滿足C-NCAP五星標準。
面對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這家傳統車企展現出驚人的轉型魄力。中德技術團隊聯合開發的全新一代速騰L與邁騰,既保留了德國精工基因,又融入科大訊飛語音系統、DeepSeek與豆包AI大模型等中國智慧。更令人期待的是,2026年起將推出的10款全新車型中,不僅包含5款純電、2款插混與2款增程產品,更將首發搭載自主研發的舒感智域座艙Hi Space。這項創新技術通過納米陶瓷工藝將車窗轉化為隱形聲場單元,重新定義了智能座艙的沉浸式體驗。

從初代速騰到全新攬境,從高爾夫到邁騰,一汽-大眾的產品矩陣始終與中國消費者的生命階段同頻共振:青春時期的高爾夫承載著探索世界的渴望,組建家庭后的速騰守護著日常出行的安心,事業有成時的邁騰則詮釋著責任與擔當。這種跨越代際的信任,源于企業始終將"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理念貫穿于研發、生產與服務的全鏈條。當行業陷入流量內卷時,這家企業選擇用3000萬份真實用戶故事,構筑起最堅固的品牌護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