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深處,一場罕見的天體事件正引發科學界的廣泛關注。一顆質量至少為太陽30倍的巨型恒星,在生命末期未如預期般以超新星爆發謝幕,反而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引力捕獲,最終被撕裂吞噬。這一過程產生的黑洞耀發亮度在數月內驟增40倍,最亮時相當于10萬億顆太陽同時發光,成為人類迄今觀測到的最強大且最遙遠的黑洞耀發事件。
該事件源于編號為J2245+3743的活動星系核(AGN),其核心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5億倍,位于約100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2018年,茨威基暫現源設施(ZTF)和卡塔利娜實時暫現巡天項目(CRTS)首次捕捉到這一異常信號,但當時僅將其視為普通天文現象。直到2023年,研究人員通過凱克天文臺的觀測發現,該天體亮度異常持久,衰減速度遠低于預期,才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天文盛宴。
研究團隊通過能量學分析排除了多種可能性。例如,黑洞附近未發現超新星爆炸的痕跡,引力透鏡效應導致的亮度放大也與觀測數據不符。最終,潮汐瓦解事件(TDE)成為最合理的解釋:當一顆大質量恒星過于靠近超大質量黑洞時,黑洞的極端引力會將其撕裂,恒星物質在螺旋落入黑洞的過程中釋放出巨大能量,形成耀發。
值得注意的是,J2245+3743的耀發至今未完全消退,表明吞噬過程仍在持續。研究人員推測,這顆恒星可能尚未被黑洞徹底瓦解,人類正在目睹一顆恒星落入黑洞的完整過程。若猜測成立,這將是首次觀測到如此巨大的恒星(至少30倍太陽質量)被黑洞吞噬的案例。
此前,人類記錄的最強潮汐瓦解事件是被稱為“恐怖芭比”的ZTF20abrbeie,但其亮度僅為本次事件的1/30,且被吞噬恒星的質量估計在3到10個太陽質量之間。相比之下,J2245+3743的規模和能量均刷新了紀錄,為研究黑洞與恒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珍貴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