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寧波象山縣的航空試驗場,一架藍色六旋翼無人機騰空而起,伴隨著引擎的輕鳴聲完成360度自旋懸停、高清變焦拍攝等6項核心科目測試。這款名為“航鳶”的氫能無人機由航天氫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與浙江云朵航空科技集團聯合研發,標志著我國首款八院體系內氫燃料電池動力無人機成功實現工程應用。
該機型搭載的氫電航空發動機凝聚多項技術創新。項目技術負責人宋永平透露,這款基于燃料電池技術的動力系統突破了傳統動力形式局限,通過新型陰極閉式技術實現-30℃至50℃寬溫域穩定運行,在5000米海拔仍可保持滿功率輸出。相較于同級別鋰電池機型,其續航時間提升至5小時,單架次巡檢覆蓋范圍達100公里海岸線,加氫過程僅需1-4分鐘,極大提升了作業效率。
在安全性能方面,研發團隊采用"氫電雙防+聯動護險"的耦合安全設計,構建起雙重防護體系。燃料電池工作過程中僅產生水蒸氣,實現零污染排放,為低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清潔動力解決方案。毫秒級故障響應機制則確保無人機在復雜環境下仍能保持穩定飛行。
實際應用場景中,該機型已展現出顯著優勢。在象山縣925公里海岸線安防體系中,單架次可覆蓋近1/9區域,構建起全天候空中監控網絡。相較于傳統人力巡查,安防響應速度提升3倍,人力成本降低60%。針對50余個偏遠海島的物資運輸需求,其運輸效率較船運提升10倍,成功開辟"空中生命通道"。
航天氫能項目負責人祖文強特別強調,此次首飛驗證的燃料電池系統實現100%國產化,關鍵技術自主可控。這標志著我國在低空經濟領域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形成從微型到大型飛行器的全譜系氫燃料電池解決方案。目前研發團隊正推進500W-200kW功率等級產品開發,未來將覆蓋更多機型需求。
隨著低空經濟成為全球產業競爭新賽道,氫能動力正逐步確立其核心地位。此次技術突破不僅驗證了多旋翼平臺應用可行性,更為后續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航天氫能計劃通過區域深耕與產業協同,加速構建氫能航空生態體系,推動清潔動力在低空領域的廣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