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奶皮子糖葫蘆的熱度尚未消散,固體楊枝甘露已憑借獨特形態掀起新一輪美食熱潮。這款將經典港式甜品轉化為手持形態的創新產品,正以日均百萬級的討論量席卷社交平臺,連帶引發芒果原料市場波動。
這款網紅美食的制作方式頗具創意:以凱特芒果為基底,中間填充厚層干噎酸奶或希臘酸奶,表面點綴西柚粒、西米和爆爆珠。這種可手持的形態徹底改變了傳統楊枝甘露的食用場景,小紅書平臺相關制作教程播放量突破千萬次,抖音話題累計播放量逼近6億次。
線下消費場景同步爆發。杭州某甜品店單日售出200份固體楊枝甘露,消費者需排隊半小時才能購得;北京部分門店實施預約制,66元/份的高價產品仍供不應求。這場美食狂歡吸引奶茶品牌、酸奶專門店、果切連鎖甚至生鮮電商集體入局。
茶百道于11月5日率先在小紅書發布復刻教程,七分甜、YOMOO酸奶碗等品牌迅速跟進推出成品。切果NOW在電商平臺創下6000件單品銷量,盒馬專門開設專題頁面整合芒果、酸奶等原料,叮咚買菜搜索關鍵詞自動關聯制作材料。這場商業聯動形成完整的消費閉環,從原料采購到成品消費實現全鏈條覆蓋。
價格體系呈現明顯分化。主流產品定價集中在20-40元區間,但個別門店標價高達66元引發爭議。盡管原料成本透明,但不同商家在芒果規格、酸奶品質和配料分量上的差異導致價格懸殊。這種定價策略在芒果市場引發連鎖反應,部分區域出現熟芒果斷貨現象,個別商家被迫調整售價。
供應鏈端呈現復雜圖景。凱特芒果產地價格保持穩定,正常供應期持續至次年1月。部分商家反映的缺貨漲價,主要源于運輸延誤和天氣因素。有供應商指出,固體楊枝甘露的爆紅恰逢物流高峰期,加劇了區域性供應緊張,預計短期內將恢復常態。
這場美食革命背后,折射出社交媒體時代的傳播規律。從黃油年糕到玉米蛋撻,近年來的網紅爆款均具備強視覺屬性和低復制門檻。通過非常規食材組合或形態創新,傳統美食得以實現價值躍升。用戶創意經由平臺算法放大后,品牌與商家迅速跟進完成商業化閉環,形成完整的流量變現鏈條。
但網紅經濟的脆弱性同樣顯著。當"第一批受害者"話題開始出現,往往預示著熱度衰退。有商家同步上架奶皮子糖葫蘆和固體楊枝甘露,試圖實現流量最大化;也有店主因口感不達標放棄跟風。這種快速迭代中,4.0版本的榴蓮漢堡已嶄露頭角,顯示美食潮流的更替速度持續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