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技術路線之爭近日再度成為行業焦點。在東京車展期間的一場行業交流活動中,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就動力電池發展路徑發表了明確觀點,強調安全應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原則。
針對固態電池等新技術路線,李云飛指出,現有鋰離子電池體系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從充電設施建設到低溫性能優化均取得顯著進展。他特別提到,冬季電池保溫技術的突破使低溫續航衰減問題得到實質性改善,而全面覆蓋的充電網絡已能滿足絕大多數使用場景需求。
在材料選擇上,比亞迪始終堅守磷酸鐵鋰技術路線。李云飛透露,該企業全系車型未來都將延續這一安全導向的技術方案。他通過具體案例說明安全性能的重要性:過去五年間,網絡曝光的非磷酸鐵鋰體系電動車自燃事件,多次引發公眾對電池安全的質疑,但消費者往往無法區分不同材料體系的差異。
中國公交電動化進程中的安全實踐被著重提及。李云飛介紹,自2010年啟動電動大巴推廣以來,全國累計投入的數十萬輛電動客車均采用磷酸鐵鋰電池,至今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他特別強調,載客量達五六十人的公交車輛對安全性能的要求遠高于普通乘用車,行業當初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克服多方阻力,最終確立磷酸鐵鋰的主導地位具有重大意義。
對于私家車市場,李云飛明確表示安全標準不應因車輛載客量減少而降低。他呼吁行業在追求續航里程等參數時,需審慎評估材料體系的安全性。數據顯示,部分企業為提升數據表現可能重新采用三元鋰電池,但這種技術轉向需要承擔更高的安全風險。
市場數據印證了磷酸鐵鋰的技術優勢。今年前三季度,該材料體系動力電池裝車量達493.9GWh,同比增幅42.5%,市場份額突破80%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數據表明,安全性能與成本優勢的雙重考量,正使磷酸鐵鋰成為動力電池市場的主流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