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正式拉開帷幕,全球目光再次聚焦這座江南水鄉。本屆大會以“共筑開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數智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核心主題,吸引了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余位嘉賓齊聚一堂。大會期間將圍繞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應用、大模型安全、互聯網治理等前沿議題展開24場專題研討,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成為展示創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本屆博覽會匯聚了54個國家和地區的670家企業機構,通過七大主題展區全景呈現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實踐圖景。在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展臺,一款具身機器人引發關注——通過傳感設備與操作者建立連接,機器人可精準復現人類動作。工作人員演示時,僅需抬動手臂,機器人便同步完成剪枝操作,這項技術為生物醫療、無人操作平臺等領域帶來新的應用可能。
家用機器人領域展現突破性進展。中國移動展臺的多模態人工智能系統,將機械臂操作精度提升至新高度。一臺疊衣機器人現場演示時,其仿生夾指結構能將T恤快速撫平折疊,動作流暢度堪比人類。不遠處,智元精靈G1機器人隨著音樂扭動身軀,胖墩墩的造型與靈活關節形成反差萌,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拍攝。而在工業展區,礦山巡檢、精密制造等領域的專業機器人則以沉穩姿態展示著數字化轉型的硬實力。
人工智能安全成為焦點議題。重慶郵電大學展示的“洞界”AI安全行為測量沙箱,通過集成大模型分析能力,可自動解析惡意代碼行為特征。該平臺在高級持續性威脅檢測、惡意軟件逆向工程等領域具有應用價值,現場演示中成功識別出多類隱蔽攻擊模式。螞蟻集團聯合推出的智能眼鏡則從應用層保障安全,搭載的gPass技術框架通過可信身份認證,確保支付、導航等功能的操作主體真實性。
在智能終端展區,AI眼鏡的創新應用引發體驗熱潮。參觀者佩戴小米設備喚醒語音助手后,僅需說出指令即可完成支付操作,整個過程不足三秒。另一款聯合研發產品更具備實時導航功能,鏡片上投射的路線圖與手機導航高度一致,還能在抵達目的地時自動播報周邊信息。這些突破標志著人機交互正從觸控時代邁向語音驅動的新階段。
峰會開幕式上頒發的杰出貢獻獎,表彰了全球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實踐。獲獎項目涵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跨境數字支付、智能醫療診斷等多個維度,生動展現技術賦能下的產業變革。次日發布的“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則聚焦AI協作機器人、數字文化遺產保護、跨國能源合作等場景,為全球互聯網治理提供中國方案。與會專家指出,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亟需建立跨國界的技術倫理框架和安全協作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