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車推出的一檔原創節目引發汽車圈熱議——其全網首發的小米YU7深度拆解視頻,將這款新車的內部構造毫無保留地呈現在公眾面前。從車身框架到電池模組,從智能硬件到隔音材料,這場"解剖式"展示迅速成為行業焦點,甚至引得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下場互動。

在長達半小時的拆解過程中,專業團隊將YU7拆解為數百個零部件,重點解析了四大核心維度:高強度鋼占比超75%的車身結構、采用"蜂窩鋁板+液冷板"雙保險的電池安全設計、搭載雙Orin芯片的智能駕駛計算平臺,以及通過32處聲學包實現的圖書館級NVH表現。易車技術總監在視頻中直言:"這款車的用料標準遠超同級,很多隱藏設計甚至顛覆了傳統認知。"
這場技術盛宴很快獲得雙重認證。雷軍在個人社交平臺轉發視頻并配文:"建議所有YU7準車主都看看,也歡迎行業專家批評指正。"面對網友"拆解視頻太專業"的評論,他特別回應:"團隊確實花了大功夫,連每個螺栓的扭矩參數都標注清楚了。"數據顯示,該視頻上線12小時播放量突破500萬,相關話題登上微博汽車榜TOP3。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這種"透明化"營銷正在重塑汽車評測生態。與傳統車企遮遮掩掩的態度不同,新能源品牌更傾向于通過技術解構建立信任感。此前某新勢力品牌曾因拆解視頻暴露底盤布線問題引發爭議,而此次小米YU7的"硬核展示"顯然經過精心準備——拆解過程中發現的12項專利設計,包括可快速更換的電池模組和自修復涂層技術,都成為技術實力的有力注腳。
隨著視頻持續發酵,關于"技術透明度與商業機密"的討論也在升溫。有法律專家提醒,車企在公開核心技術時需注意知識產權保護,但多數網友認為這種開放態度值得鼓勵:"敢讓消費者看清楚里子,比單純比參數更有說服力。"目前,易車已宣布將推出YU7極限測試系列內容,包括碰撞實驗和耐久性挑戰,這場技術營銷戰顯然才剛剛打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