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領域再掀資本熱潮,高端品牌賽力斯以131.5港元/股的頂格發行價登陸港交所,募資規模達140億港元,創下中國車企IPO歷史之最,也成為2025年全球規模最大的車企上市案例。這場資本盛宴背后,是問界M9/M8在高端市場掀起的顛覆性風暴,兩款旗艦車型兩年內攻占BBA核心腹地,累計交付突破25萬輛,連續18個月蟬聯50萬級豪華車銷量冠軍。
華為技術賦能成為賽力斯估值飆升的關鍵推手。在22家基石投資者組成的豪華陣容中,重慶產業母基金、云鋒基金、三花智控等產業資本與金融巨頭聯手認購64.2億港元,折射出市場對"華為系造車"模式的強烈信心。盡管發行價較A股溢價21.8%,但百倍認購熱情仍推動公司市值在掛牌首日突破2200億港元,超越多數傳統車企,直逼港股汽車板塊龍頭比亞迪。
財務數據印證著這場逆襲的含金量。2024年前三季度,賽力斯在銷量微降3.8%的情況下,凈利潤同比激增30%至53.1億元,毛利率從7.2%躍升至29.5%。高端車型貢獻率從2024年的36.5%提升至65.5%,問界M9系列單臺均價突破50萬元,徹底改寫豪華車市場格局。中泰證券分析指出,產品結構優化帶來的利潤釋放,成為支撐此次IPO的核心財務邏輯。
但光鮮數據背后,賽力斯正面臨深度轉型的陣痛。招股書顯示,華為作為最大供應商的采購占比從2022年的14.5%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0.2%,四年間采購額增長6.2倍至420億元。為鞏固技術聯盟,賽力斯不惜斥資115億元入股華為引望10%股權,這種"以股權換技術"的模式雖強化了合作關系,也暴露出供應鏈過度集中的風險。
銷售與研發的費用失衡問題日益凸顯。2025年前三季度,賽力斯銷售費用達159.9億元,是研發支出的3.2倍,該比例遠超比亞迪、吉利等同行。行業分析師指出,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結構若不調整,將制約企業長期競爭力。或許正是意識到這點,賽力斯在IPO募資用途中,將70%資金鎖定研發投入,重點布局"魔方"平臺架構升級、智能駕駛算法迭代及下一代電驅系統開發。
具身智能領域的跨界布局,揭示著賽力斯突破"華為影子"的戰略野心。10月與字節跳動火山引擎簽署的合作協議,標志著這家車企正式進軍人形機器人賽道。董事長張興海在掛牌儀式上透露,公司正探索AI技術與汽車制造的深度融合,計劃年內投入50億元建設自有研發中心。此舉被市場解讀為復制特斯拉生態遷移路徑的嘗試,摩根士丹利預測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在2050年突破5萬億美元,相當于當前全球前20大車企營收總和的兩倍。
資本市場對這種轉型給予積極回應。西南證券測算,參照特斯拉機器人業務發布后的估值躍升,賽力斯市銷率有望提升至30-40倍。中信證券則直言其具備"中國版特斯拉"潛質,預計機器人業務將帶動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45%,遠超傳統汽車零部件行業12%的增速。這種預期差推動公司股價在二級市場持續走強,掛牌首日便獲得國際長線資金重點配置。
在問界品牌啟動東南亞、中東市場拓展的關鍵期,港股上市為賽力斯提供了更開放的估值體系。招股書明確指出,此次融資將用于構建全球營銷網絡及充電基礎設施,20%募資額定向投入海外市場開發。這種"技術+資本+市場"的三重驅動模式,正在重塑中國車企的國際化路徑。行業觀察人士認為,賽力斯的轉型實驗若能成功,將為傳統制造企業向科技公司蛻變提供珍貴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