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AI部門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組織變革。Flow與Seed兩大業務線迎來全面梳理,產品負責人頻繁更替,新的AI應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這場快速迭代的浪潮中,豆包電腦端產品負責人齊俊元的離職引發行業關注。
這位曾擔任飛書副總裁、Teambition創始人的技術管理者,在字節跳動的職級至少達到4-1級別。據知情人士透露,多家美元基金已向其拋出橄欖枝,看中的不僅是其連續創業的成功經歷,更是其在豆包產品化過程中積累的AI應用開發經驗。不過也有消息稱,齊俊元目前尚未確定創業計劃。
從Teambition到字節跳動的職業軌跡,勾勒出這位產品人的獨特發展路徑。2013年創立的Teambition將任務管理、文檔協作與團隊溝通融為一體,開創了國內協作工具的新范式,后被阿里巴巴以近億美元收購。在阿里云和釘釘期間,他主導了多個效率產品的研發工作。2023年加入字節后,先后負責飛書和Flow核心產品線,2024年轉戰豆包電腦端與插件業務,致力于將AI助手轉化為生產力工具。
字節跳動的Flow團隊堪稱AI產品化的試驗場。過去兩年間,該團隊相繼推出豆包、Cici、星野、貓箱等智能體產品,承擔著將大模型能力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產品的重任。盡管發展節奏迅猛,但內部架構調整同樣頻繁。2025年初推出的"豆包長期激勵計劃"(俗稱"豆包股")尚未完全落地,半年后團隊就迎來新一輪重組。
此次重組將豆包PC端、移動端與模型策略團隊整合為統一匯報線,由趙祺接任負責人并直接向AI總負責人Alex匯報。這種調整反映出組織管理的收緊與開發節奏的提速,迫使核心產品經理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即便如此,豆包的產品迭代并未放緩,PC客戶端、瀏覽器插件相繼上線,Cici國際化版本也在穩步推進。
字節跳動正試圖將豆包打造為AI戰略的核心應用——這個承載大模型能力的"入口級產品",既要服務億級用戶,又要實現商業價值與技術創新的平衡。在這種高壓環境下,齊俊元的離職某種程度上成為行業縮影:Flow團隊正在加速淘汰無法適應快節奏的成員,保留能在AI浪潮中持續創新的骨干力量。
回顧齊俊元的職業歷程,每次轉身都折射出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Teambition時期他捕捉到協作工具的市場空白,飛書階段見證企業服務的本土化演進,而在豆包與Flow的實踐中,他親歷了AI技術落地的最前沿。盡管新創業項目的具體方向尚未公開,但可以預見的是,AI與工作場景的結合仍將是其核心關注點。
字節跳動AI部門的調整仍在持續。隨著Flow、Seed、豆包等業務線的重組,新的管理團隊與開發節奏正在形成。這場關于"如何讓AI真正改變工作方式"的實驗遠未結束,每一次人事變動都預示著新一輪組織重構的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