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科考隊圓滿完成北極載人深潛任務并安全返航,哈爾濱工程大學科研團隊在此次任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此次科考實現了“奮斗者”號與“蛟龍”號雙載人潛水器在北極海冰區的首次水下聯合作業,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在該區域開展連續載人深潛的國家。
在北冰洋中央海盆區,科考隊于海冰覆蓋率超80%的極端環境下,實施了國際首次加克洋中脊載人深潛科考。“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累計完成43次潛次作業,最大下潛深度達5277米。作業期間,科考隊員需應對極晝、極夜、融冰期與結冰期等復雜氣候條件,同時克服低溫、強風等自然挑戰,最終超額完成預定科考目標。
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團隊研制的深海水下定位設備在此次任務中表現突出。該設備通過水聲信號精準導引潛水器,確保其在漂移海冰環境下安全上浮,并創新構建了“船潛協同”的移動式冰潛作業模式,大幅提升了水下作業效率。團隊成員洪小平全程隨船提供技術支持,保障了所有潛次任務的順利實施。
本次科考任務納入中國第15次北冰洋科學考察框架,共有來自16家單位的80名科研人員參與。科考隊采集了水體、沉積物、巖石及生物等珍貴樣本,并獲取大量海洋環境觀測數據,為研究北極氣候快速變化提供了關鍵支撐。其中,哈爾濱工程大學副教授曹然攜帶自主研發的極地探測設備參與科考,在56天的航程中成功獲取北極冰層下海洋多物理場信息,填補了相關領域的數據空白。
此次北極科考由自然資源部統籌組織,出動“雪龍2”號等四艘科考船,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北冰洋綜合科學考察行動。哈爾濱工程大學科研團隊通過技術突破與設備創新,為極地科考提供了重要保障,彰顯了我國在深海與極地研究領域的綜合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