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豪華新能源車企賽力斯正式登陸港交所主板,成為國內首家實現“A+H”兩地上市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這一里程碑事件,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邁上新臺階。

“賽力斯”這一名稱源自古希臘語“SERES”,意為“絲綢之國”,既象征東方文明的深厚底蘊,也寓意著中國汽車品牌走向世界的雄心。賽力斯集團總裁張正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從嘉陵江畔的汽車零部件小廠起步,歷經39年發展,如今已成長為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業務的全球科技型企業。這一轉型過程,凝聚了三代創業者的智慧與汗水。
回顧發展歷程,賽力斯經歷了三次關鍵轉型。首次創業始于改革開放初期,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打破國外壟斷,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占據90%以上市場份額。第二次轉型發生在國企混改背景下,與東風汽車合作成立東風小康,成功躋身行業主流車企行列。2016年,伴隨全球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賽力斯在硅谷設立研發中心,開啟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的探索之路。
2021年,賽力斯與華為達成深度跨界合作,共同打造問界品牌。這一合作開創了中國汽車產業與ICT產業融合的先河。問界系列車型憑借卓越的智能化配置和性能表現,迅速在豪華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數據顯示,問界M9上市21個月交付量突破25萬輛,在50萬元級豪華車市場持續領跑;問界M8累計交付超10萬輛,上市5個月蟬聯40萬元級銷量冠軍;全新問界M7上市36天交付量即達2萬輛,成為現象級熱銷車型。

張正萍將此次合作形容為“雙向奔赴”。他指出,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背景下,新能源電動化與智能化相輔相成。賽力斯與華為發揮各自優勢,在智電融合領域實現強強聯合。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推動了問界品牌的崛起,更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
面對市場質疑,賽力斯始終堅持新能源化、智能化和汽車安全的發展方向。2025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53.12億元,同比增長31.56%。截至目前,問界全系車型累計交付量已突破80萬輛。在杰蘭路發布的《2025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品牌健康度研究》中,問界品牌獲得汽車品牌發展信心指數第一名,問界M9位列新能源車型凈推薦值NPS總榜首位。
技術創新永無止境。賽力斯超級工廠在一年內完成建設并投產,成為全球智慧工廠的標桿。10月9日,公司旗下賽力斯鳳凰與火山引擎簽署具身智能合作協議,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汽車領域的應用。雙方將圍繞智能機器人決策、控制與人機增強技術展開攻關,打造“技術+場景”融合新模式,推動汽車產業數智化升級。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張正萍強調,面對科技進步的浪潮,企業必須持續創新才能滿足用戶需求。賽力斯將繼續秉持“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的宗旨,通過跨界合作和技術創新,推動汽車智能與安全向更高水平發展,向世界展示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