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科技活動上,美的集團系統呈現了其在具身智能領域的戰略布局。該企業確立了“雙軌并進”的技術發展模式:一方面深耕通用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前沿探索,另一方面加速現有家電產品的智能化升級轉型。
在人形機器人研發領域,美的已形成覆蓋核心零部件到整機系統的完整技術鏈條。通過藍橙實驗室的攻關,企業在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部件上取得突破,自主研發的減速機與伺服電機已實現量產,部分產品已投入市場應用,能夠適配從輕型到300公斤級重載機器人的需求。軟件層面,企業搭建了具身智能機器人開發平臺,整合了具備技能學習能力的“小腦”系統、智能決策的“大腦”核心,以及多模態感知技術,結合數字孿生技術構建了下一代智能機器人基礎架構。
針對不同形態的機器人開發,美的專門成立了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重點攻關類人形、超人形等平臺的技術突破,并針對工業和商業場景開發解決方案。據美的AI研究院負責人介紹,選擇工業場景作為技術驗證的首發領域,主要基于工廠環境相對封閉、標準化程度高的特點,這種環境能夠有效降低技術實現的復雜度,同時完善的運維體系也為技術迭代提供了可控的驗證環境。
從技術能力劃分看,當前具身智能主要包含導航、移動和操作三個層級。其中導航與基礎移動技術已較為成熟,能夠實現精準定位和路徑規劃;而精細操作能力仍是行業普遍面臨的技術瓶頸。該負責人指出,即便是簡單的抓取放置動作,要達到99%以上的成功率仍極具挑戰,這也是掃地機器人等消費級產品功能受限的核心原因。基于此現狀,美的制定了清晰的技術推進路徑:先在工業場景攻克關鍵技術難點,待技術成熟后再向家庭場景延伸,兩個場景將采用異步協同的發展模式,工業場景的技術積累將為家庭應用提供驗證方案,而家庭場景的需求反饋也將反哺技術迭代方向。
目前,美的人形機器人已進入洗衣機荊州工廠開展實際應用,主要承擔巡檢、設備維護、工件搬運等任務。面向商業場景,相關產品正在開發中,預計下半年將在線下門店投入使用,提供導覽講解、家電操作演示等服務。
在家電智能化升級方面,美的通過為傳統家電賦予環境感知和自主決策能力,推動產品從“工具”向“智能體”轉型。這條技術路徑既能快速完成場景驗證并實現商業化落地,也為未來人形機器人發展積累了關鍵技術。當前家電行業面臨雙重發展困境:傳統產品在性能參數上的升級空間日益收窄,難以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智能家居雖實現設備互聯,但仍停留在被動響應指令的初級階段。
美的中央研究院專家表示,要實現家電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服務”的跨越,關鍵在于構建“用戶行為學習—需求預判—主動執行”的技術閉環。該系統通過多模態傳感器采集用戶習慣數據,如回家時間、溫度偏好、清潔周期等,利用AI算法構建精準的用戶畫像。結合實時環境數據,系統能夠預判用戶需求:例如在工作日傍晚自動開啟空調,或在周末早晨啟動清潔設備。在執行環節,家電可根據傳感器反饋動態調整運行狀態,當檢測到用戶提前回家時自動調節空調溫度,或感知到清潔區域有人時暫停掃地機器人并主動避讓。
這種技術閉環使家電具備理解場景、預判需求的能力,真正實現“想用戶所想,做用戶未說”的智慧體驗。相比通用人形機器人需要長期研發的特點,家電智能化改造在技術可行性和市場接受度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美的計劃優先推進家電智能化產品的落地應用,預計一至兩年內可實現規模化商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