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咖啡業領軍者星巴克與中國頂級另類資產管理機構博裕投資達成戰略聯盟,雙方宣布共同組建合資公司運營中國區零售業務。這一合作標志著星巴克在華26年發展歷程中首次引入本土戰略投資者,既是對中國咖啡市場深刻變革的回應,也預示著跨國企業本土化戰略進入新階段。根據協議,博裕投資將持有合資公司60%股權,星巴克保留40%股份及品牌所有權,雙方基于約40億美元企業價值達成交易,星巴克中國業務整體估值超130億美元。
合資公司總部設于上海,將全面接管星巴克在華8011家門店的運營管理。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28日的財年內,星巴克中國新增門店415家,其中第四季度單季擴張183家,展現出逆勢擴張的決心。雙方設定明確目標:未來十年內將中國門店數量提升至20000家,重點布局中小城市及新興消費區域。這一戰略轉向直指當前市場痛點——平價咖啡品牌憑借價格優勢在下沉市場快速滲透,對星巴克傳統優勢領域形成沖擊。
市場格局的劇變成為合作催化劑。據行業報告,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現磨咖啡市場規模突破2800億元,其中9.9-16元價格帶產品占據58%市場份額,4.5-8.8元入門級產品增速達65%。反觀星巴克所處的30元+高端賽道,2025財年同店銷售額下滑1%,客單價連續兩個季度下降,第四季度降幅擴大至7%。與此同時,瑞幸咖啡以27152家門店領跑行業,幸運咖、庫迪咖啡等平價品牌門店數均超星巴克,形成規模化圍剿態勢。
博裕投資的本土資源成為破局關鍵。這家管理規模超345億元的頂級機構,在消費零售領域布局深遠:從參與阿里巴巴雅虎股份回購,到42%-45%控股北京SKP,再到投資極兔快遞、網易云音樂等明星企業,展現出精準的行業洞察力。特別在茶飲咖啡賽道,博裕不僅是蜜雪冰城重要股東,更深度參與寧德時代、海天味業等消費巨頭IPO,對中國消費者行為模式與渠道網絡有著深刻理解。這種本土化基因恰能彌補星巴克在中小城市渠道滲透不足的短板。
星巴克的戰略調整早已展開。面對價格戰,其推出"三杯49.9元"等促銷組合,外賣平臺飲品價格下探至20元區間,核心產品降價5元后最低售價23元。產品創新層面,茉莉拿鐵、鐵觀音烏龍拿鐵等茶咖系列實現全供應鏈本土化,推動2024財年即飲業務雙位數增長。數字化轉型同樣加速,外賣服務占比提升至35%,會員體系突破1.2億用戶。此次與博裕合作,將在產品創新、數字化體驗、區域拓展三大維度形成協同效應。
合作模式凸顯"品牌控制權與本土運營權"的平衡藝術。星巴克通過保留品牌所有權與核心運營標準,確保全球統一的品質與服務體驗;博裕則依托渠道資源與市場洞察,主導門店網絡擴張與本土化改造。這種架構既避免品牌稀釋風險,又充分釋放本土資本的執行力。博裕投資合伙人黃宇錚指出:"我們看好星巴克品牌生命力,更看到通過創新體驗激活中國市場的巨大空間。"
財務架構設計彰顯雙方長遠布局。130億美元估值由三部分構成:股權轉讓收益、40%持股價值及十年期品牌授權收入。這種安排既為星巴克提供現金流支持,又確保其持續分享中國市場增長紅利。對于博裕而言,通過控股地位深度參與運營,有望復制其在物流、數據中心等領域的成功投資經驗,實現資本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此次合作開創了跨國企業本土化3.0模式。不同于早期簡單合資或近期完全出售控制權,星巴克通過"戰略控股+品牌授權"的混合架構,在保持品牌調性的同時獲取本土執行力。這種模式對消費行業具有示范意義,尤其在高端品牌面臨平價化沖擊的背景下,為跨國企業提供了兼顧全球標準與本土適應的新路徑。隨著20000家門店目標推進,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