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曾經只有風沙的咆哮與無邊的黃沙構成天地間唯一的景象。這片被稱為“死亡之海”的荒漠,如今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三十余年間,石油人的腳步與科技的力量,讓這里從生命的禁區蛻變為能源的熱土。
1989年,塔中1井噴出的油氣流,像一聲驚雷,打破了沙漠的沉寂。這一發現,不僅揭示了地下蘊藏的巨大能源潛力,更點燃了人們征服自然的希望。然而,要將開采設備運抵沙漠深處,卻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常規運輸需繞行24個縣市,單程耗時七八天,效率之低令人望而卻步。
面對挑戰,塔里木石油人沒有退縮。他們決定在沙漠中開辟一條直達腹地的公路。1991年,科研人員啟動先導試驗,以沙筑基、土工布加固、振動壓實,再鋪設薄層沙礫,形成穩定路基。同時,在道路兩側扎草方格,鎖定流動沙丘,為公路筑起第一道防線。1995年,全長562公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正式通車,創造了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跡。
公路的建成,不僅解決了運輸難題,更為沙漠的生態治理提供了可能。2005年,塔里木油田在公路兩側建成436公里長的生態防護林帶。2000多萬株檉柳、梭梭等沙生植物,依托滴灌系統扎根沙海,形成一條綠色長龍,抵御著風沙的侵蝕。2022年,油田對沿途水源井實施光伏發電改造,109座水井告別柴油發電抽水歷史,建成我國首條零碳沙漠公路,入選“央企十大超級工程”。
依托這條沙漠公路,塔里木油田的勘探開發進入快車道。36年間,累計生產油氣當量5.5億噸,向西氣東輸工程供氣超3800億立方米,為南疆五地州供氣超700億立方米,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如今,我國首口超萬米科學探索井——深地塔科1井在沙漠腹地成功完鉆,220多口8000米級超深井在這里噴薄油氣,讓“死亡之海”真正成為“能源熱土”。
石油人的努力,不僅改變了沙漠的面貌,更積累了防沙治沙的寶貴經驗。在此基礎上,新疆基建全面啟動“沙漠改造”模式。2007年,阿拉爾—和田沙漠公路通車;2022年,尉犁—且末公路貫通;2023年,圖木舒克至昆玉公路建成通車。至此,南北縱穿“死亡之海”的干線公路達到4條。2019年,阿拉爾市至且末縣塔中鎮的沙漠公路建成,斜向通道串聯起多條既有公路,沙漠路網日趨密實。
一條條沙漠公路的開通,打開了南疆人民致富的大門。曾被譽為“沙漠孤島”的民豐縣亞瓦通古孜鄉,村民騎駱駝去縣城需三天三夜;如今只需兩個多小時。這里的安迪爾河甜瓜,也通過電商銷往全國,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2022年,和若鐵路通車,我國建成世界最長的環沙漠鐵路線,結束洛浦、策勒、于田、民豐、且末5縣不通火車的歷史,極大推動了南疆經濟社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