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近日宣布,與長飛、華為及廣東工業大學聯合攻關,在空芯光纖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刷新全球超長距離無中繼光傳輸紀錄。此次實驗不僅實現了單波800Gbps實時傳輸611.9公里的新紀錄,更首次完成單波1.2Tbps實時系統436.1公里無中繼傳輸,標志著我國在下一代光通信技術領域邁入全球領先行列。
傳統實芯光纖受材料物理特性限制,長距離傳輸需依賴密集的中繼設備。據技術團隊介紹,此前實現單波800Gbps傳輸404公里需部署兩臺遙泵放大器,若要延伸至434公里則需采用"遙泵+拉曼放大器"組合方案,且需通過非實時算法進行離線數據處理。而本次實驗采用常規EDFA光放大器,僅通過優化空芯光纖設計與系統架構,便將傳輸距離提升至611.9公里,相當于從北京直達青島無需任何中繼設備。
1.2Tbps傳輸實驗更具里程碑意義。該速率下每秒可傳輸約500部高清電影,而實驗證明其可在無中繼狀態下持續傳輸436.1公里。這一成果不僅突破了實芯光纖的容量極限,更驗證了空芯光纖在骨干網和數據中心場景的商用潛力。技術團隊特別指出,此次實驗采用的EDFA放大器為通信領域最成熟的技術方案,其成本效益比顯著優于此前依賴的遙泵等特殊設備。
空芯光纖的核心突破在于其顛覆性的導光機理。該技術通過空氣導光替代傳統玻璃介質,從根本上解決了實芯光纖面臨的兩大物理瓶頸:一方面突破了玻璃材料對光傳輸容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將光信號時延降低30%以上。實驗數據顯示,空芯光纖在400公里級傳輸中的時延穩定性較實芯光纖提升顯著,這對金融交易、工業控制等時延敏感型應用具有戰略價值。
參與研發的廣東工業大學團隊透露,此次實驗采用的空芯光纖采用反諧振反射原理設計,通過精密控制空氣孔結構實現低損耗傳輸。其制備工藝在保持光纖機械強度的同時,將傳輸損耗控制在0.1dB/km以下,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華為方面則表示,已同步開發出適配空芯光纖的智能光網絡管理系統,可實時監測光纖狀態并動態優化傳輸參數。
這項成果已引發國際通信界廣泛關注。多位海外專家指出,中國團隊在空芯光纖商用化進程中實現了"彎道超車",其采用的常規放大器方案大幅降低了部署成本,為全球5G-A及6G網絡建設提供了新范式。據悉,相關技術標準正在加速制定,首批空芯光纖試點線路有望在年內啟動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