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號與神舟二十號乘組在太空實現歷史性會師后,六名航天員用一項創新科技設備——熱風烘烤機,在空間站內烹制了一頓豐盛的燒烤大餐。這一突破標志著中國空間站首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烹飪”,為長期駐留的航天員提供了更豐富的飲食選擇。
長期以來,受限于太空環境,航天員的飲食主要依賴預包裝的航天食品。盡管這些食品經過特殊設計,能夠滿足基本營養需求,但缺乏現做食物的口感與溫度。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劉偉波指出:“中國人無論身處何地,都習慣吃熱飯、現做飯。航天員對改善飲食方式的期待非常強烈,這促使我們挑戰在軌烹飪的可行性。”
實現這一目標面臨兩大核心難題:一是中餐烹飪中常見的煎炒烹炸會產生大量油煙,而空間站作為密閉環境,對空氣質量要求極高;二是微重力條件下,食物容易漂浮,難以固定在烹飪設備中。科研團隊通過逆向思維,將抽油煙功能集成到烘烤機內部,研發出內建凈化系統的熱風烘烤機。該設備采用高溫催化與多重過濾技術,確保烹飪過程無油煙排放,同時對所有可能接觸航天員的部件進行防高溫處理,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在解決污染問題后,研發團隊進一步優化設備功能。通過添加殘渣收集器、加熱網與專用烤盤,確保食物在微重力環境下穩定烹飪;同時將加熱溫度從傳統的100℃提升至190℃,使烹飪過程從單純的物理加熱轉變為真正的理化反應。劉偉波解釋:“190℃的高溫能讓食物表面焦脆、內部鮮嫩,烤出的蛋糕松軟、牛排多汁,完全達到地面餐廳的水平。”
為配合新設備,科研團隊設計了包含雞翅、牛排、玉米與蛋糕的太空菜單。航天員可通過預設程序或手動操作完成烹飪,整個過程僅需幾十分鐘。劉偉波透露:“現在航天員能在周末、生日或節日時制作豐盛大餐,這極大提升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品質,也為長期駐留任務提供了更可靠的后勤保障。”
這項突破不僅填補了國際太空烹飪領域的空白,更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密閉環境下的飲食難題。從“吃得好”到“吃得香”,中國航天員的太空生活正通過科技力量不斷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