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市場呈現出一種有趣的分化現象:國際豪華品牌正逐步退出D級轎車領域,而中國新能源品牌卻在這一細分市場加速布局。雷克薩斯最新發布的LS概念車從傳統三廂轎車轉型為MPV,奧迪確認A8將不再推出換代車型,加上此前捷豹XJ、大眾輝騰等車型的退出,國際豪華品牌在D級轎車市場的收縮態勢愈發明顯。與此同時,國內市場卻迎來一波新能源D級轎車的上市潮,仰望U7、尊界S800、蔚來ET9等車型接連登場,形成新的“789”產品矩陣。

國際品牌撤退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場競爭力不足。對于多數消費者而言,50萬元級的C級轎車已能滿足豪華需求,空間與配置水平足夠充裕。D級轎車之所以能維持高端定位,主要依賴品牌溢價與前沿科技配置。然而,二線豪華品牌在這兩方面均處于劣勢:奔馳、寶馬等頭部品牌通過長期技術積累,在夜視系統、激光大燈、裸眼3D儀表等領域樹立了行業標桿;而雷克薩斯、捷豹等品牌則缺乏真正引領行業的創新技術,難以支撐其高端定位。
中國品牌的崛起則源于技術突破與產品策略的雙重創新。以蔚來ET9為例,其搭載的“SkyRide·天行智能底盤系統”將線控轉向、后輪轉向與全主動懸架集成,實現了發布會現場頂著香檳塔過減速帶滴水未灑的震撼效果。仰望U7的四電機技術不僅將D級轎車零百加速推進兩秒時代,更賦予車輛原地掉頭、高速爆胎不失穩等獨特功能。這些技術突破不僅重塑了豪華轎車的性能標準,更通過智能化配置實現了對傳統豪華品牌的降維打擊——即便是“789”系列的入門車型,其配置水平也已超越傳統豪華品牌中高配車型的選裝方案。

性能與配置的全面超越,讓中國品牌在定價策略上獲得更大空間。盡管“789”系列車型售價集中在60-80萬元區間,但其產品力已可對標傳統豪華品牌150萬元級車型。這種性價比優勢在市場端得到初步驗證:尊界S800在9月取得1918輛的銷量成績,超過同期奔馳S級與寶馬7系銷量之和。不過,市場表現仍需長期觀察——蔚來ET9上市初期月銷超800輛,但三個月后已跌至不足百輛,暴露出高端市場培育的挑戰。
對于國際品牌而言,D級轎車更多承擔著品牌標桿的作用,銷量并非核心目標。中國品牌雖在技術層面實現突破,但要真正統治這一細分市場,仍需在品牌認知、用戶口碑與售后服務等維度持續積累。當前的市場格局變化,更多反映了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下的權力重構,而非簡單的品牌替代。未來D級轎車市場的競爭,將圍繞技術深度、用戶體驗與品牌價值展開更激烈的角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