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一項由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車輛超速提示方法、裝置、車輛、存儲介質及程序產品”。該專利聚焦于車輛安全技術領域,旨在通過創新的相對速度檢測機制,提升行車過程中的安全預警能力。
傳統車輛超速提醒系統主要依賴法定限速值進行判斷,但在實際駕駛場景中,這種單一標準存在局限性。例如,在擁堵路段、學校周邊、居民區或景區等特殊區域,即使車速未超過法定限速,仍可能因環境復雜導致安全隱患。小米此次申請的專利通過多維度數據采集與分析,構建了更靈活的預警體系。具體而言,系統利用車載傳感器實時捕捉車輛周圍環境中的對象信息,從中篩選出預設類型的參考對象(如其他車輛、行人或特定標志物),并計算車輛相對于這些移動參考對象的相對速度。當相對速度超過預設閾值時,系統將立即觸發超速提示。
該專利的核心優勢在于動態調整閾值的能力。根據不同路段特征(如人口密集區、高速公路或城市普通道路),系統可自動適配差異化的安全標準。例如,在學校路段,即使法定限速為40公里/小時,若車輛相對于前方行人或騎行者的相對速度過高,系統仍會發出警示;而在高速公路上,系統則會結合車流密度調整相對速度的預警范圍,避免因過度敏感影響駕駛體驗。
在提示方式上,該專利提供了多樣化的交互選項。駕駛員可通過車輛中控屏幕接收閃屏提醒,或啟用TTS語音播報功能獲取實時語音警示。這種多模態設計兼顧了不同駕駛場景下的信息接收需求,例如在強光環境下,語音提示可避免屏幕反光干擾;而在夜間或低速行駛時,閃屏提醒則能更直觀地吸引注意力。
業內專家分析,小米此項專利的推出,標志著智能汽車安全技術從“絕對限速”向“相對安全”的范式轉變。通過引入環境感知與動態閾值技術,系統能夠更精準地識別潛在風險,尤其在復雜路況下為駕駛員提供額外安全保障。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此類基于相對速度的預警機制或將成為未來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