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陪朋友小李夫婦到4S店看車,結果差點因為選車問題在店里爭執起來。這對夫妻每月收入加起來剛過九千元,辛苦攢了小半年錢,打算入手一輛18萬元以內的純電動車。沒想到,在選車過程中,兩人意見完全相左——小李堅持要選帶有智能駕駛功能的M03 Max,而妻子則更看重空間寬敞的極氪X,誰也說服不了誰。

其實,兩人的選擇都有道理。小李每天要開二十公里的高速通勤,早高峰的擁堵讓他苦不堪言。試駕M03 Max時,他對智能駕駛系統贊不絕口。開啟NGP功能后,車輛變道非常流暢,即使他輕輕調整方向盤,系統也沒有退出,而是順著他的意圖繼續操作,完全不需要頻繁切換。回程時,他讓妻子體驗語音控制,開空調、調導航、換歌,全程不用動手,妻子雖然嘴上說“像個伺候人的小管家”,但臉上還是藏不住笑意。
然而,一到極氪X的展廳,妻子的態度立刻變得堅定。打開后門時,連我都吃了一驚——后排坐兩個成年人,再塞一個兒童安全座椅,居然一點也不擁擠。小李身高一米八,坐在后排,腿離前排還有兩拳的距離。最讓妻子心動的是后備箱空間,她當場比劃:“周末帶孩子去露營,帳篷、嬰兒車、野餐墊全放進去,還能再塞兩箱礦泉水。”這話直接戳中了小李的痛點——上周他因為老車后備箱太小,折疊嬰兒車才勉強塞進去,累得滿頭大汗。
我也趁機試了試M03 Max的后排,確實比極氪X窄一些,如果坐三個成年人,中間那位可能會覺得有點擠。不過,它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座艙里的屏幕反應非常快,小李兩歲的兒子湊過去亂點,居然沒有卡頓。銷售介紹說,這是新升級的系統,增加了三百多項功能。我隨口問了一句語音控制能管多少事,銷售說九成以上,連副駕的座椅加熱都能用語音控制。
兩人的糾結,我完全能理解。月薪九千,養孩子加房貸,每月固定支出就占了一半,買車自然要精打細算。小李擔心每天通勤太累,智能駕駛能省不少心;妻子則更在意日常家用,空間小了根本不夠用。我想起上次帶家人自駕游,開的是一輛緊湊型車,母親坐在后排一路喊腿麻,那滋味確實不好受。
后來,我拉著他們又試駕了一圈。M03 Max在城郊快速路上的表現非常穩,遇到加塞還能自動減速,小李握著方向盤的手都放松了不少。換到極氪X,在小區里掉頭時,妻子說:“這車看著大,倒還挺靈活。”停車時也不用反復挪車。
臨走時,我對他們說:“別光看參數,每天開車的人舒服最重要。如果小李天天通勤累得不行,再大的空間也沒用;但如果周末帶孩子出門總嫌擠,智能駕駛再厲害也鬧心。”他們沒說話,但我看小李偷偷摸了摸M03 Max的方向盤,妻子則又繞到極氪X的后備箱看了一眼。
說實話,18萬的預算,很難找到十全十美的車。智能駕駛和空間,本來就是“魚和熊掌”的關系,關鍵看家里誰用得更多。如果是你,會怎么選?是愿意每天開著省心的車堵在路上,還是寧愿多費點勁停車,也想讓家人坐得舒服點?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也給小李夫婦一點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