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濟南籍”人形機器人“行者泰山”憑借一段華爾茲舞蹈視頻引發行業關注。視頻中,這款機器人以流暢的肢體動作完成旋轉、邁步等復雜舞步,關節聯動自然如真人,標志著國內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技術實現新突破。
“這段舞蹈背后是三重技術升級的疊加。”優寶特算法工程師盧娜介紹,研發團隊通過模仿學習算法,將人類舞蹈數據轉化為機器人可執行的代碼。這一過程始于動作捕捉設備對人類舞者的全方位運動軌跡采集,包括膝關節彎曲角度、手臂擺動幅度等細節數據,再經算法優化后輸入機器人訓練模型。“我們的目標是讓機器人動作完全貼合人類運動習慣,比如華爾茲中的旋轉幅度必須精確到度。”
硬件層面的革新為舞蹈實現提供物理支撐。研發團隊對關節模組進行迭代優化,在縮小電機體積的同時提升扭矩輸出,開發出系列化專用關節模組。這種設計使“行者泰山”的肢體比例更接近人類,膝關節轉動軌跡與人體高度吻合。盧娜現場演示時,機器人完成一個標準旋轉動作,其關節聯動順序與人類舞者完全一致——先抬肩、再屈肘、最后轉體,動作銜接自然流暢。
穩定性控制是研發過程中最大的技術挑戰。“機器人跳舞需要全身關節協同運動,如何在動態中保持平衡是關鍵。”盧娜透露,團隊通過“抗干擾訓練”解決這一問題:在機器人運動時施加隨機推力,迫使其在動態中調整重心。測試顯示,即使遭遇較大力度碰撞,機器人仍能保持站立并通過前后移動恢復平衡,這種能力為未來工業場景應用奠定基礎。
技術突破的實用性已得到驗證。在今年8月的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行者泰山”以“全勤”表現斬獲多項榮譽:100米表演賽冠軍、4×100米接力賽季軍,更在1500米長跑中上演“斷臂前行”的奇跡——即使機械臂斷裂,仍以3米/秒速度完成全程。這些成績證明,從關節模組到運動控制算法的自主研發體系,已能支撐機器人應對高強度動態場景。
智能交互能力的升級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研發團隊為“行者泰山”集成視覺-語言-動作(VLA)大模型,通過頭部雷達與相機構建環境感知系統。現在,這款機器人不僅能完成復雜舞蹈動作,還能與用戶進行自然語言交互,識別障礙物并規劃路徑。這種多模態交互能力,使其在工業導覽、家庭服務等場景中具備更大潛力。
“跳舞只是技術落地的第一步。”盧娜強調,模仿學習算法培養的動作邏輯,未來將應用于工業作業中的精密操作;抗干擾訓練提升的穩定性,可直接轉化為工廠環境下的抗干擾能力。目前,團隊正優化機器人對更復雜動作的適應性,為醫療輔助、老年護理等場景儲備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