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在即,負責展會市場監管服務保障的現場指揮中心完成第五次功能升級。與往屆側重引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強化監管不同,本次升級聚焦服務效能提升,通過數字化手段為參展企業提供更精準的食品安全指導。
由上海市場監管部門自主研發的“食安AI博士”系統已正式接入綜合指揮平臺。該系統通過分析企業資質、管理體系、供應能力及歷史監管記錄等數據,自動生成定制化評估報告。以供餐單位上海珍鼎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為例,其在資質審核階段和菜單確定后分別收到兩份報告,系統針對其運營特點提出六項改進建議,包括成品菜肴存放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熱藏溫度需保持60℃以上等關鍵指標。
系統對菜單風險的識別能力尤為突出。在檢測到某企業菜單包含涼拌菜后,立即提示需使用紫外線燈對冷菜專間消毒30分鐘以上。這種前置化服務模式獲得企業認可,某餐飲負責人表示:“行業人員流動頻繁,關鍵崗位變更易產生管理盲區,監管部門提供的實時評估報告幫助我們精準定位風險點,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展會期間單日最高供餐量預計突破2萬份,監管部門同步強化“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通過圖像識別技術,系統可實時抓拍未佩戴口罩、未規范著裝等違規行為,結合冷鏈包裝流水線監控,構建起覆蓋食材采購、加工制作、配送分裝的全鏈條監管網絡。
這種“服務型監管”模式突破傳統事后處罰框架,通過主動提供免費“體檢報告”幫助企業預防風險。據介紹,展會核心區及周邊182家食品經營單位均可在線申請定制化評估服務。市場監管部門負責人指出,多數經營者具備合規意識,但缺乏專業指導渠道,前置化服務能使企業及時發現問題,避免隱患升級為違法行為。
該系統核心軟件“食安AI博士智能體V1.0”已獲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認證,標志著上海在食品安全垂類大模型應用領域取得突破。經進博會實戰檢驗后,這套系統計劃在上海重點餐飲區域推廣,未來企業可通過線上平臺隨時咨詢,快速獲取行業風險預警及整改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