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近日透露,蘋果首款可折疊iPad的研發進程因技術挑戰出現調整,其上市時間或推遲至2029年,售價預計接近3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1292元)。這款被視為顛覆性產品的設備,正面臨重量控制與顯示技術優化的雙重考驗。
據知情人士稱,蘋果與三星顯示公司合作開發的18英寸折疊面板已進入關鍵階段。該屏幕采用特殊工藝,可將折痕問題降至最低,與蘋果計劃中的可折疊iPhone采用相同技術路徑。不過,與傳聞中的可折疊iPhone不同,折疊iPad在閉合狀態下不會配備外屏,展開后則呈現類似13英寸筆記本電腦的形態,鍵盤、觸控板等傳統組件均被顯示屏替代。
技術復雜度方面,可折疊iPad的研發難度看似低于可折疊iPhone。古爾曼指出,平板無需外屏的設計簡化了部分工程問題,但重量控制成為主要障礙。當前原型機重量達3.5磅(約1.59公斤),遠超現有iPad產品線1至1.3磅(約0.45至0.59公斤)的常規水平。這一差距可能影響用戶對便攜性的期待。
蘋果原計劃于2028年發布這款設備,但工程團隊在重量優化、功能整合與顯示技術適配上遭遇瓶頸,導致上市時間推遲。知情人士透露,團隊正通過材料創新與結構設計降低整機重量,同時確保折疊機制的可靠性。
在可折疊iPad研發推進的同時,蘋果即將推出搭載M5芯片的新一代iPad Pro。盡管新款在性能與快充速度上有所提升,但外觀設計延續了M4版本的輕薄風格,尤其是13英寸型號在保持強勁性能的同時,進一步強化了便攜屬性。相比之下,可折疊iPad的原型機若能面世,其市場定位更接近高端MacBook Pro,而非替代現有iPad產品線。
分析認為,蘋果仍有數年時間優化可折疊iPad的工程問題。從當前技術路徑看,該設備可能通過差異化定位開辟新市場,而非直接競爭現有產品。其定價策略與重量控制,或將決定其能否在高端移動設備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