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合作分論壇期間,總臺央視記者與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這場交流中,王興興分享了其科技創新夢想從萌芽到逐步實現的歷程,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近日,一則關于王興興碩士論文的“考古”話題登上熱搜。網友發現,早在2016年,其論文中就已呈現出宇樹機器狗的早期設計思路,這一發現讓公眾對他在技術趨勢預判上的敏銳洞察力贊嘆不已。面對輿論熱議,王興興首次公開回應了這段往事。
“機器狗的構想其實始于2013年。”王興興透露,當時他不僅形成了完整方案,甚至產生過輟學創業的念頭。但由于缺乏實際成果支撐,這一想法僅停留在設想階段。直到后續通過實踐將方案落地,公司才逐步推進業務發展。“2014年、2015年,我們就已經規劃好了四足機器人領域的部分業務方向,并陸續實現了這些目標。”他補充道,早在2009年,自己就曾嘗試制作小型人形機器人,但受限于技術條件,產品既無法商業化也缺乏實用價值,因此公司長期未涉足該領域。直到近年來AI技術與大模型取得突破性進展,才為人形機器人發展開辟了新空間,行業由此進入快速發展期。
當被問及對技術創業者的建議時,王興興指出,科技領域具有前瞻性特點,創業者需具備對未來方向的預判能力。“只要方向正確,成功是必然的。”他同時提醒,由于領域超前,初期起步可能面臨較大困難,但這也意味著競爭壁壘較高,“別人難以進入時,反而可能形成獨家優勢,厚積薄發的潛力巨大。”
他進一步表示,當前時代對懷揣科技夢想的年輕人極為友好。“以我們2016年創業為例,當時公司估值和行業關注度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至少相差數十倍甚至上百倍。”他認為,盡管現在挑戰更大,但機遇也更多,“每個人都能找到實現夢想的切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