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近日發布《關于開展醫療領域人工智能應用評測工作的通知》,宣布正式啟動醫療AI應用評測服務,面向企業及科研機構開放。這一舉措旨在規范醫療人工智能發展,確保其安全有效服務于臨床實踐,回應公眾對技術倫理與可靠性的關切。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醫療場景,輔助診斷、智能分診等應用逐漸普及。然而,技術準確性、數據隱私保護及醫學倫理合規性等問題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挑戰。為此,北京市依托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成立醫療人工智能應用評測中心,構建覆蓋技術全鏈條的評測體系,為醫療AI產品提供權威認證。
評測體系圍繞六大核心維度展開:醫學合規倫理、醫學知識循證、通用輔助能力、專科診療質控、流程適配性及決策準確性。具體包含70余項任務,例如檢驗AI是否遵循最新診療指南、保護患者隱私、符合醫生臨床思維邏輯,以及診斷建議的合理性等。例如,在“診療決策準確性”評測中,系統不僅關注診斷結果正確性,還會分析推理路徑的嚴謹性,避免單純以結果為導向的片面評價。
評測流程采用“三階段”模式:企業提交申請后,系統自動匹配評測任務并生成初步報告;隨后由臨床專家進行復核,重點審查AI決策邏輯與臨床實踐的一致性。在評分機制上,除傳統指標外,創新引入“裁判模型”,通過分析AI的推理過程、知識運用及結果合理性進行量化打分。例如,兩款AI均正確診斷肺炎,但系統會為引用更多循證依據、推理鏈條更完整的應用給予更高評分。
本次評測聚焦胸外科領域,是國家級中試基地首次對外開放服務。參評單位可自愿選擇是否公開結果,表現優異者將納入基地推廣渠道,優先向全國醫療機構推薦。未來,評測范圍將逐步擴展至內科、兒科、急診科等領域,推動醫療AI技術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為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智能醫療服務。









